德国各地举办纪念活动:反对战争、珍视和平
来源: 人民日报
2025-08-26 07:38:00
原标题:德国各地举办纪念活动,传递反对战争、珍视和平的信念和呼声——
“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是发展进步的重要灯塔”(第一现场)
近日,在柏林勃兰登堡门前举办的一场露天特别展览以“终于和平了”为主题,展示纳粹投降前后的相关影像。本报欧洲中心分社 肖 晶摄
纽伦堡审判纪念馆内,参观者认真观看当年接受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纳粹战犯影像及文字资料。本报记者 刘仲华摄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德国各地举办多场形式多样的纪念与文化活动,传递社会各界反对战争、珍视和平的信念和呼声。保存历史记忆,避免重蹈覆辙,已成为德国各界的重要共识。
“历史绝不能被遗忘,要确保历史不会重演”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在柏林正式签订投降书,宣布无条件投降。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博物馆正是这份投降书的签署地。如今的博物馆,通过图片、实物、影像展览,再现历史时刻,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不断审视和反思历史,尤其是大力普及对年轻人的历史教育,仍然是德国重要的历史责任。”该馆馆长约尔格·莫雷说。
在柏林勃兰登堡门前,近日举办的一场露天特别展览以“终于和平了”为主题,展示纳粹投降前后的相关影像。展览呈现了盟军解放欧洲的历史瞬间,表达了对战争罪行的谴责、对和平的向往。
音乐成为另一种表达。德国作曲家马克·希南创作的清唱剧《解放》,以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为素材,由来自6个欧洲国家的艺术家和乐团共同演绎。播放作品的沉浸式音响装置放在柏林市中心,5座巨型扬声器营造出360度环绕声,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历史回声之中,心灵受到震撼。希南表示,音乐展示了历史上的黑暗时刻,战争造成的伤痕难以凭一场“解放”愈合。对整个欧洲而言,铭记这段记忆仍是一项艰巨任务。
在主题展览、音乐会、朗诵、研讨会等多场纪念活动上,有年逾百岁的大屠杀幸存者亲临仪式,以亲身经历提醒人们铭记苦难;也有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走进展厅,让青少年一代感受和平的珍贵。多样的形式,让历史记忆走出档案馆,化为市民的共同记忆。
出席纪念活动的柏林市市长凯·韦格纳呼吁全社会从纳粹时代的恐怖中吸取教训,共同守护民主与和平,“历史绝不能被遗忘,要确保历史不会重演,这是我们的责任”。
“战争罪责不容逃避,公平正义必须维护”
连日来,纽伦堡审判纪念馆人头攒动,既有背着行囊的外国游客,也有成群结队的德国中小学生。在庄严肃穆的600号审判厅里,当年的历史影像再次浮现:纳粹战犯站上被告席,接受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最终被绳之以法。
1945年11月20日,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在纽伦堡设立国际军事法庭,对二战时纳粹德国的主要战犯进行审判。“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名义追究战争发动者的责任。”纪念馆研究员阿克塞尔·费舍尔表示,“纽伦堡审判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犯下如此严重的反人类罪行的人,必须受到惩罚。”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纽伦堡审判纪念馆近期推出一系列新展览,并对常设展内容进行更新。“卢森堡协议”专题展讲述了1952年德国与以色列及犹太人索赔组织签署赔偿协议的过程。东京审判专题展展出的影像与文物,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亚洲推行的侵略扩张,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犯下的滔天暴行。
“东京审判在纽伦堡审判之后进行,是国际社会将国际刑法付诸实践的第二个重要审判。”费舍尔表示,东京审判专题展有助于人们更全面了解国际刑法和国际社会惩处法西斯战犯的共同意志。他强调:“战争罪责不容逃避,公平正义必须维护。应该认真研究导致战争发生的根源及战争进程,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是发展进步的重要灯塔。”
如今,设在路德维希堡的德国纳粹罪行调查中央办公室,仍在全球范围内追查纳粹罪行。自1958年成立以来,这一机构已协助查明并起诉约7000名战犯,其档案中保存着70多万名被告与证人的资料,以及遍布欧洲的2.8万个罪行记录现场。“我们始终在推进新的起诉,法院正准备对数十名当年的同谋提起诉讼。”该办公室首席检察官托马斯·威尔表示。
“守住历史记忆,弘扬斗争的勇气”
日前,慕尼黑大学大礼堂内举办了一场名为“自由合唱”的音乐会。大学合唱团演唱的曲目包含根据抵抗组织“白玫瑰运动”成员汉斯·朔尔诗作《天空》改编的歌曲。
“白玫瑰运动”主要由慕尼黑大学学生和教授组成。汉斯·朔尔和妹妹索菲·朔尔是德国“白玫瑰运动”的核心成员。80多年前,他们与同伴在纳粹高压统治下散发传单,号召民众揭露暴行、反抗独裁。1943年,年仅20多岁的汉斯·朔尔和索菲·朔尔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如今,他们的名字镌刻在德国的校园、街道与广场上,被当地社会广为纪念。
在慕尼黑大学主楼一层,“白玫瑰纪念展”的展厅内,泛黄的信纸、黑白照片、老式打字机,静静诉说着当年的秘密抗争;多媒体互动装置让观众沉浸式感受那段历史。“80多年前,纳粹德国的战争给欧洲带来数千万人的死亡。‘白玫瑰运动’的成员选择了责任与担当,虽失去生命,却留下永恒的勇气。”“白玫瑰运动”基金会主席希尔德加德·克罗纳维特对记者表示,“我们的核心使命就是守住历史记忆,弘扬斗争的勇气。”
自2009年担任基金会主席以来,克罗纳维特将面向青年一代传播历史和责任作为基金会的重要使命。“没有人天生就了解历史,必须通过学习与讨论,将记忆传递给下一代,他们将从中受益。”克罗纳维特说,“2024年我们共举行了188场专题导览,还与许多学校合作,进入校园举办专题讲座,并为教师进行历史知识培训。历史是一面镜子。当社会上出现错误言论、造成学生困惑时,老师必须依法、合规作出有效回应,并结合历史进行对照。”
在“白玫瑰纪念展”出口处的留言簿上,来自波兰的谢尔盖写道:“反对对历史的无知和遗忘。”来自西班牙的加西亚留言:“不应遗忘历史,要为一个更加公正与人道的世界而奋斗。”“牢记历史,永不忘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来自智利的阿兰齐写道。
(本报柏林8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