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下事

沪宁沿江高铁开通两周年,累计发送旅客超3000万人次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9 08:59:00

9月28日,沪宁沿江高铁迎来开通运营两周年。作为沪宁通道上的“黄金线”,沪宁沿江高铁以高效运输破局、以创新服务提质,两年来累计发送旅客超3000万人次,勾勒出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繁荣图景,书写了一份兼顾民生温度与发展速度的优异答卷。

客流稳增:从“出行选择”到“生活标配”,潜力持续释放

“沪宁沿江高铁江阴站自开站以来,截至9月22日,在新建站点中率先实现累计到发旅客突破了1000万人次。”江阴站站长范鹏飞满怀自豪地说道。

两年来,江苏省铁路集团南沿江公司抓住客流培育上升期窗口,采取“增开列车引流上线”策略,使得沪宁沿江高铁客流吸引力持续攀升,日均发送量从开通初期的3.4万人次,稳步增长至如今的4.7万人次,增幅达38%。无论是工作日穿梭于城市间的跨城通勤、周末携家带口的短途出游,还是节假日返乡探亲的温馨旅程,这条高铁已从“可选项”变为融入日常的“生活标配”。

2025年暑运期间,沪宁沿江高铁客流迎来高峰,日均发送量突破5.4万人次,同比增长23%,远超全国4.7%的同比增长水平。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同期客流纪录,更直观彰显出沪宁沿江高铁在区域交通网络中蕴含的巨大客流潜力。

运力升级:从“保障通行”到“优化体验”,需求精准适配

面对持续增长的客流需求,省铁路集团南沿江公司坚持以“提质”为核心,推动运力配置从“保通”向“优服”跨越。两年间,沪宁沿江高铁图定列车开行对数从初期的38对,加密至如今的50对,运力增幅超31%;2025年三季度新运行图实施后,新增6对列车、优化2.5对运行路径,在早晚通勤高峰及热门出行方向实现了“车次数量+服务质量”的双重提升,让旅客的车次选择更灵活、运行时间更贴合通勤、出游等实际需求。

在精准调图的同时,省铁路集团南沿江公司深挖沪宁沿江高铁沿线站点潜力,利用到发线存车资源,开行至上海、南京方向的通勤列车,为跨城上班族打通“早出晚归”的便捷通道。针对跨城通勤群体,武进站、江阴站共计增开2.5对通勤列车,以“快、省、便”的优势,精准解决沿线居民通勤的痛难点问题,让出行更具温度与效率。

“以前去上海赶上午的飞机,总得提前一晚住过去,多花住宿费不说,还又麻烦又折腾。现在不一样了,江阴站早上有始发车直达上海,7点半就能到上海虹桥,下了高铁直接去机场,时间刚刚好,比以前方便太多了!”经常从江阴前往上海乘飞机的市民蒋志强,对高铁带来的便利深有体会。

服务创新:从“单一运输”到“多元赋能”,价值持续延伸

省铁路集团南沿江公司积极探索“高铁+”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客运服务、打造优质客运产品,致力将沪宁沿江高铁价值链延伸至周边产业。

面对“高铁+文旅”深度融合的大趋势,铁路部门联动沿线交通部门和文旅部门,推出“凭高铁车票享景区折扣”等福利政策。江苏茅山福地旅游有限公司经理赵厚春介绍,茅山风景区正以沪宁沿江高铁“凭高铁车票享景区折扣”为纽带,联动周边民宿、农庄打造“高铁微度假圈”,推动游客从“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变,以此进一步带动餐饮、住宿、文创等消费增长。

此外,今年开行的“苏超”球迷专列,为球迷量身定制了“高铁直达+专属接驳+站内服务”的全流程保障方案,真正实现“出站即上车、下车进赛场”的无缝衔接;研学列车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研学出行服务,用高效与安全为研学之旅筑牢基石;路、省、地三方联动发力推出的上海虹桥至成都东动卧列车,依托“夕发朝至”的舒适优势,为长途出行群体打造优质客运新产品,将线路热度切实转化为旅客可感可知的美好体验。

经济蝶变:从“单点发展”到“协同共赢”,活力全面升级

沪宁沿江高铁不仅便利了百姓出行,更成为拉动沿线产业、文旅、城市建设协同发展的“新引擎”。这条高铁串联起的句容、金坛、武进、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7个“百强县(市、区)”,沿线人口总量仅占全国0.3%,生产总值却占全国5.8%,这背后有着沪宁沿江高铁带来的“1小时产业协作圈”在高效运作,高铁的发展加速了资源要素流动,为沿线城市带来“借势发展”的机遇。

2024年,江阴市GDP突破5000亿大关,领跑全国县域经济;张家港市、常熟市紧随其后,GDP分别跨越3500亿和3000亿台阶;武进、金坛、太仓经济增速突出。位于武进国家高新区的津通国际工业园,步行到武进站仅需5分钟,津通集团副总经理周晓松表示:“沪宁沿江高铁开通以来,我们园区的项目、人才来访量,较之前大幅提升。武进站枢纽为津通带来了‘高人气、高曝光度’,对园区品牌、形象提升,新增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

高铁的运力优势,带来了产业协同红利,使得沪宁沿江高铁沿线城市与上海、南京等地研发机构、制造企业得以深化合作,承接核心城市产业外溢、释放本地制造业优势,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两年来,沪宁沿江高铁早已超越“交通线”的定位,成为一条带动区域发展的“黄金线”。它缩短了城市间距,加速了产业协同,激活了文旅资源,便利了百姓生活。未来,随着运营服务的持续优化、交通衔接的不断完善,这条“黄金通道”将继续释放红利,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通讯员 苏铁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