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体育

指尖上的传承:白蒲学子对话面塑传承人,看非遗与苏超的碰撞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1 20:03:00

苏超南通与盐城队“榜一大哥”之争的关键赛事在如皋火热举办之际,赛场非遗展示区里,一组“狼哥” 面塑成了绝对的 “明星”。这些出自如皋面塑非遗传承人蔡晓霞之手的作品,以灵动的造型、细腻的工艺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让这门古老技艺借着赛事的热度“火”了一把。

“借助苏超这一热点 IP,不仅让更多人认识了如皋面塑,也让家乡文化随赛事走向更广的舞台。”蔡晓霞难掩喜悦。而此时,白蒲高级中学高一(22)班的李梓睿、吴葛锐、吴昊然、孙李宸、胡钦允、史经纬 6 名学生,也走进了她的工作室,想要探寻这门能与当下热潮相融合的古老艺术背后的故事。

采访合照

童年熏陶踏上非遗之路

80 后的蔡晓霞有着特别的“双重身份”:白天是国网南通供电公司的变电修试师,夜晚则变身面塑传承人。这种跨界并未分散她的精力——《王室一家亲》斩获英国伯明翰国际蛋糕大赛金奖,《婴戏图》包揽省市文艺大奖,《词牌美人》又夺南通文创大赛银奖,她的作品曾登上CCTV-3和CCTV-13,并获评“江苏十佳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家”,她用奖杯证明了“工匠精神不分赛场”。

当被问及何时开始接触面塑艺术,蔡晓霞的眼中满是温情。原来,她自幼受祖辈影响,爷爷作为如皋民间制作面塑的手艺人,常在家中揉捏面团,变幻出各路神仙、花鸟鱼虫造型。儿时的蔡晓霞,便被这神奇的指尖技艺深深吸引,一颗热爱面塑的种子悄然种下。随着年龄增长,这份热爱愈发浓烈,婚后重拾爱好的她,常常钻研技法直至深夜,指尖的老茧见证了从爱好者到第六代传人的蜕变。同学们追问传承秘诀时,她坦言:“比技巧更重要的是热爱。就像你们暑期实践,肯花时间探索,就已经走在靠近梦想的路上。”

面塑作品“狼哥”

传统手艺焕发时代风尚

工作室的博古架上,龙年系列面塑与苏超南通队 “狼哥” 面塑相映成趣。蔡晓霞拿起 “狼哥” 面塑给同学们细细展示:“这组作品是为苏超赛事特别创作的。”她指尖轻抚过狼哥竖起的耳朵,“传统面塑讲究‘三分塑七分彩’,狼哥的毛色用了矿物颜料层层晕染,既保留如皋面塑‘润如脂’的质感,又得突出赛场上的精气神。”

在创作中,蔡晓霞始终在传统与潮流间寻找平衡。除了在题材上大胆突破,将现代热门元素引入面塑创作,她还把面塑从展台推向生活:龙年钥匙扣用食品级原料制作,挂在书包上能闻到淡淡麦香;“狼哥” 汽车摆件加装了防滑底座,球迷们开车时也能带着这份热爱。抖音直播里,她用网感话语,让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5万,让老手艺持续焕发新活力。

苏超场馆外的非遗文化展览区

邀年轻人共赴传承之约

对于年轻人对面塑文化的兴趣变化,蔡晓霞欣慰地表示,近年来明显感受到年轻人关注度的提升。通过新媒体平台,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联系她,表达对面塑的喜爱与学习意愿。她常进校园教孩子们捏动画角色,用安全可食用材料让大家“边玩边学”。

当问及“普通人也能学吗”,蔡晓霞给予肯定答复,并立刻示范起捏、搓、揉等基础手法:“就像你们做暑期实践,肯用心就不难。”她欢迎同学们带着实践小组再来,体验面团在指尖“变身”的奇妙。

这场暑期实践,让同学们明白: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能在当代生活中绽放光彩的活态文化。正如蔡晓霞所说:“传承之路,需要一代代人用脚步丈量。”

赵蕾   吴葛锐   李梓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啟元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