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胜利·铁血丰碑耀江淮53 |编号“第壹号”的战地记者证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5 14:55:00
这件文物是一张编号“第壹号”的战地记者证,记者证的持有人见证、记录了1945年的高邮战役。这张记者证长14.5厘米、宽9.5厘米,正反对折。一面写着:新华社苏中二分社、人民报社记者证,盖有新华社苏中二分社公章;另一面是盖有新华社苏中二分社和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参谋长公章的通行证。通行证上写着:“兹有新华社华中二支社、人民报社特派记者甄为民担任采访工作,在前后方地区进行采访工作时,希随时予以通行。”反面中缝的编号为“第壹号”。这正是1945年12月,年仅19岁的新四军随军记者甄为民参与高邮战役报道时的重要凭证。
甄为民,原名姚世虎,江苏如东人。1926年出生,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5月起任新华社苏中分社记者,先后在《抗敌报》《人民报》《苏南日报》《新华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工作,1990年离休。
甄为民凭着“第壹号”战地记者证兼通行证,在1945年高邮战役期间顺利完成了6次大小采访任务,并随同主攻部队主攻连攀云梯登上子弹纷飞的高邮西北城墙,亲历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六十四团一个连拼成一个排、一个排拼成一个班的白刃战。在战役结束后,和八纵政工部门的通讯员合写了新闻特写——《突破西城头》,刊登在《人民报》1946年1月6日第二版头条。文中以现场速写的方式生动记录道:“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天空,不住地下着雨;我们的任务,是要从高邮城西北角突上城墙……接近城墙,架好竹梯,突击队六班、七班马上踏上竹梯,一个、两个……敌人的榴弹从城牙齿里,轻轻地丢下来。六班的王阴才就带了花,七班的同志给五六个炸弹打得眼睛睁不开来。在云梯上的李满清,连扔了两个榴弹,轰轰的一阵,英雄们才冲上城头……”这篇1500字的报道,提到28位有名有姓的受伤和牺牲的新四军战士,再现了1945年12月25日雨夜收复高邮城的壮烈场景。
这张战地记者证,甄为民视若珍宝。无论是参加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他都精心呵护,后来将其塑封保存。时隔整整80年,上面的文字和印章依然清晰。2015年7月,90岁高龄的甄为民将这张陪伴他走过枪林弹雨的记者证递到高邮市烈士陵园管理处工作人员手中,捐献给他曾长期战斗过的地方——高邮。一手持笔,一手拿枪,甄为民在敌人的不断“清剿”和“扫荡”中坚持开展通讯报道工作,历经险阻,亲历并记录下革命战争最残酷年代高邮大地上发生的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
以上资料由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