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胜利·铁血丰碑耀江淮69|温玉成中将的党费证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3 17:06:00
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的革命文物陈列室里,人们见到了这一张老将军温玉成的党费缴纳证。
此文物保存完好,为小开本式,有红色塑套。温玉成为开国中将,中央委员,该物品是他缴纳党费的见证。
睹物思人,见证过往。老将军当年浴血奋战江南,驰骋抗日疆场的那些足迹,刻印于历史路径里。那段硝烟弥漫的刀光剑影,成为“沙家浜”的写实版!
抗日战争时期,温玉成曾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旅长。他经历了无数的恶战,甚至几度命悬一线,差点为国捐躯。其中,温玉成带领部队在张家港南横套一战,实为一场生死交战。
1941年7月,日伪为了消灭东路地区抗日武装,悍然决定实行“清乡”。沙洲县,当时作为东路抗日根据地和苏中抗日根据地之间的重要战略通道,既是敌我双方争夺的重点,也是日伪进攻的焦点。因而一开始,常熟、江阴两县的日伪军倾巢进入沙洲县,仅大小据点就设置了430多个。
为了保卫沙洲,保卫根据地的畅通,1941年,新四军6师18旅政委温玉成率领警卫1团2个连奉命前往,开展反“清乡”斗争。
温玉成率部刚刚渡过长江,来到沙洲桥头堡,就被敌人发觉并紧紧咬住。敌人一边派船封锁长江,切断新四军退路,一边调集重兵合围。温玉成带领部队在大新、锦丰沿江地区与敌人周旋,但很快便发现身边到处有敌人,一次刚向师部发完电报,敌人便到了跟前。有时甚至在离部队100多米的草丛也有敌人。一晚数战、几经周折,终于等到天亮。
考虑到地形不熟、地域狭小、敌我兵力悬殊,为保存实力,温玉成决定撤出沙洲,到澄西与新四军6师会合,并由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组成突击队,由温玉成带领,于晚上向西南方向掩护突围。
午夜时分,部队摸索着来到后塍东面的徐家高桥。该桥下是河面开阔的南横套河,由于正值大潮汛,长江之水横冲直撞,波涛滚滚,漩涡四伏,而桥已被敌人拆毁。部队的行动很快被桥上据点的敌人发觉,并拼命扫射。附近的日伪军听到枪声,也立刻从西面包抄了过来,情况万分危急。
温玉成一面组织强行渡河,一面命令突击队发起反击,以阻挡敌人,争取时间。由于突击队很多人不会游泳而又无任何渡河的工具,大家只得解下绑腿布,缠在腰里,由会游泳的同志拉着过河。过河时,由于绑腿布突然断裂,警卫一团政委曹德辉等18位同志,立刻被汹涌的河水吞没并壮烈牺牲。
见温玉成渡过了南横套,敌人进一步加强了围追堵截。由于道路不熟,突击队大部分指战员一路上纷纷失散。警卫1团参谋长陈新一带领的部分突击队渡过南横套后,因找不到先期渡河的部队,便按照计划直奔澄西方向。不料,天亮时分在云亭马家村隐蔽时,被200多个日伪军团团包围,虽奋力拼杀,终因敌众我寡且弹药耗尽,仅有4人突围,陈新一和他的未婚妻、原常熟县委妇女部部长朱爱农等壮烈牺牲。
殊死拼搏到最后,只有少数同志跟随温玉成到达澄西。
此后,温于成兼任了6师18旅旅长,开辟了澄锡虞地区及江高宝地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馆藏的这份温玉成党费缴纳证,且似一份二十世七十年代闻名天下的戏剧、电影《沙家浜》里的党费证,足以令老革命根据地苏南水乡人民追思缅怀。证件内芯里的表格、栏目字符,无一不在流溢着老将军时年的英勇杀敌的革命精神,诉说着战火中共产党与共产党员率先垂范,冲锋陷阵,牺牲自我,以身作则的伟岸形象与崇高品质。
温将军的党费证,记载着芦荡斗争的历史。
以上资料由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提供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