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线相宇宙里的多棱镜——“跨界作家”丁捷首部诗画集《时间投下的诱饵》首发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05 21:38:00

7月5日,“跨界作家”丁捷的首部诗画集《时间投下的诱饵》在第15届江苏书展首发,作为重磅活动之一,这场以“线相宇宙——用线条、诗意编织灵魂奇旅”为主题的新书分享会现场人潮涌动。本次活动特邀著名学者、作家王尧与苏眉作为嘉宾,与读者一起踏上充满诗性的艺术之旅。

丁捷的作品总是充满时间哲思和生命隐喻,人生的思考。《时间投下的诱饵》以时间为经纬,织就了一张现实生存的存在主义的网。他笔下的时间既是钓饵、迷宫,也是解剖刀。

本次分享会以“线相宇宙”为核心,深入探讨线条的律动与诗意的流淌如何共同编织出触动灵魂的艺术世界。丁捷分享了他从诗文到小说,从文学到绘画,从虚构到非虚构,不断探索的创作心路,揭秘其如何在不同艺术形式间自由穿梭,追寻自我表达的无限可能。

说起“跨界”,丁捷的创作则如一面多棱镜,诗歌、绘画、小说的多方向探索。文字是凝固的诗,绘画是流动的诗,而时间,是它们共同的底色。《时间投下的诱饵》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全书分为两辑,“我偏是一尾鱼”与“我们夜游不醒”,用诗歌的凝练与绘画的抽象,编织出一张关于生命、存在与记忆的大网。

如王尧评价,丁捷的画中充满了鱼,而诗中则少见鱼影。诗画可互证,因此可以说丁捷的诗就是循着文字的线路成为鱼。在《垂钓》一诗中,诗人化身一尾鱼,这首诗本身是“成鱼”的变形记。鱼的美德在于“挥霍”的自由;对鱼来说,水是透明,空无,近乎自由本身。成为鱼,就是借着水作屏障,享受“绝伦的超脱”。丁捷是一个颇具自觉性的诗人,他不像“感伤的诗人”,一旦“化身”就全心投入。丁捷无论在诗中畅想何种景观,连缀何样意象,他总是能及时后撤一步,想到自己是借着“诗行”入梦,因而“作诗”的意识始终明晰。就此而言,《垂钓》演绎的就是“诗人成鱼”:文字是水,并且在外界和内部之间形成隔绝层,替诗人革除杂音。作诗即成鱼。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时间投下的诱饵》全书画作以蓝白色系为主,王尧认为,世界没有色彩就没有光亮,这本书中蓝色和白色的线条,打破了黑色的沉闷,这两种颜色的对比更是丁捷内心世界的体现,展现了一种细腻地看世界的方式。谈到书中的线画,王尧说,线条是解构世界的物质材料,线条可以敞开也可以交叉,线条交叉成网如同生活,而很多人像鱼一样被困在网中,但是我希望大家可以挣脱这个网。

丁捷以冷峻笔锋解构历史叙事,开篇将“世纪变迁”喻为“达尔文灰色的烟圈”,戳破了进化论式线性史观的虚妄。而全诗核心意象“蛇”,则承载着双重隐喻。一是历史的诡诈,蛇影“草草游进夜”,揭示历史真相如蛇行般隐蔽且被刻意简化,最终沦为模糊背景。二是人性的盲从。末段“澎湃足音”与“跌进喧嚣”形成反讽,人类对“未来”的狂热追逐,恰似伊甸园中受蛇诱骗的夏娃。当我们拒绝回望历史的复杂性,便注定坠入新的喧嚣,丁捷以诗为镜,照见文明进程中理性与欲望的永恒缠斗。

本次活动,众多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或青春离别,或亲人间的小事情等,每一个与“时间”有关的故事,都是对生活的热爱。“经不住时间发起的所有诱惑,就是诗性存在的表现。”丁捷的诗歌恰似一尾清醒咬钩的鱼,明知诱饵的本质,仍以语言为鳞,折射存在之光。如里尔克的箴言:“诗是经验”,而丁捷将经验淬炼成时间的寓言,在虚实间为当代人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精神灯塔。

文| 陆萱、吴楚楚

图| 胡文硕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