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朴永心在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的苦难岁月,这本书深度还原受害历史细节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07 14:32:00

近日,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举行“慰安妇”研究专著《追索:“慰安妇”朴永心和她的姐妹们》新书发布仪式。

该书由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丽菲、苏智良合著,以朝鲜籍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朴永心的经历为脉络,深度还原朴永心在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受害及现场指认的历史细节。

本书主人公朴永心17岁时从故乡朝鲜南浦被日军骗往南京利济巷2号东云慰安所(现为陈列馆B幢),沦为性奴隶。在南京,朴永心度过了近三年屈辱而苦难的岁月,后辗转至松山战场,于1944年被中国军民解救,并被随军记者拍摄影像。

照片中怀孕的“慰安妇”是朴永心

利济巷2号第19号房间是曾经囚禁朴永心近三年的地方。2003年11月21日,朴永心重返利济巷2号现场指认。书中记录了令人心碎的一幕:

陈列馆“慰安妇”主题雕像以朴永心被解救时的照片为原型创作

“老人走进房间里,仔细地环顾了一下四周。不久,她的呼吸开始急促起来,忽然,激烈地挥动起胳膊,整个人不顾别人架着,使劲地往地下坠,几乎坐到了地板上。她重重地捶胸口,身子晃动,奋力甩开扶着她的朝鲜同伴,撕心裂肺地大喊:‘你们为什么不去打日本人?!’与朴永心平时亲近的朱弘见状,赶忙上前劝慰,却被极度愤怒的老人踢了一脚。随后,她坐到了人们赶紧递来的板凳上,抬头望着周围,那些原本熟悉的随行人员,却一个也认不出了,迷茫而又愤怒地问道:‘你们都是谁!怎么都是陌生人!’”

“朴永心老人在房间里待了10分钟左右。在这10分钟里,她面对房间里凹进去的那块地方,不停地说着‘要撞墙’‘要跳楼’之类的话。显然,她完全回到了过去的情景之中。”

2003年11月21日,朴永心重返利济巷2号指认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成为在世的“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现场指认的慰安所旧址之一。新书于慰安所旧址发布,既是还原被岁月掩埋的历史真相,更是让这座陈列馆承载的精神力量通过文字传递给公众。

该书记录了朴永心以及与她同命相怜的姐妹们的受害历程,用一个个例证还原历史真相。此次修订版在2005年首版基础上进行修订,新增新发现档案资料、实地走访记录、陈列馆建馆历程等内容,包含朴永心等朝鲜“慰安妇”制度受害者在重庆时期的合影,美国国家档案馆所藏朴永心被解救时的视频截图,以及毛银梅、河尚淑、金顺玉等朝鲜“慰安妇”制度受害者战后生活经历,同时收录了学术论文等内容,为“慰安妇”研究提供系统、详实的学术支撑。

苏智良教授说:“这20年间丰富了朴永心的资料,完整梳理了她从朝鲜南浦故乡被押送到南京,后经上海、缅甸进入中国云南地区,最终到松山,并在那里受难、获救的全过程,形成了完整证据链。朴永心的人生轨迹清晰,是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典型例证。当前国际上历史修正主义猖獗,部分国家在‘慰安妇’、细菌战等问题上存在谬论,本书通过朴永心的案例,证明日本政府及军队推动建立‘慰安妇’性奴隶制度。”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此次再版具有特殊意义,正如书中所言:“‘慰安妇’问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希望用手中的笔,不断记录所闻所见,将战争的罪恶,将这一段日本政府至今还在隐瞒和回避的真实历史,一页一页,一桩一桩,昭告于天下。”

陈列馆B幢第19号房间

该书新增了利济巷慰安所旧址修缮保护、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建馆的过程。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是迄今为止亚洲规模最大的“慰安妇”主题陈列馆,2019年旧址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2015年12月1日开馆以来,陈列馆关爱帮扶在世“慰安妇”制度受害者150余人次,调查新确认受害者近30人。陈列馆坚持征集“慰安妇”相关藏品资料,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加强国际交流与历史研究。

朴永心等朝鲜“慰安妇”制度受害者在重庆时期的合影,左下第三位是 朴永心

陈列馆B幢第19号房间复原了榻榻米、旧木桌等陈设,墙上悬挂着朴永心的照片。这些被保护起来的建筑原貌、被精心复原的历史场景,构成了无声却有力的历史证言,让每一位参观者真切感受到这段历史伤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