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时代更需要大自然,《四季野趣》译者分享都市人如何开启自然生活邀请函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08 17:25:00
电子时代更需要大自然,《四季野趣》译者分享都市人如何开启自然生活邀请函
近日,“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美好——《四季野趣》译者分享会”的读书活动在江苏书展举行,季都美好——《四季野趣》译者分享会”的读书活动,吸引了众多渴望亲近自然的读者。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教育部研究员、全国自然教育推动者王西敏,以译者和“自然生活实践者”的双重身份,不仅分享了译作《四季野趣:拥抱自然的110件小事》的精彩内容,更带领读者解锁了“电子时代里,如何与自然随时相连”的暖心秘诀。
《四季野趣》是译林出版社出版品牌“天际线”推出的佳作,它按四季巧妙编排了110种与自然相关的活动。这本书远不止是一本活动指南,更像是一部写给都市疲惫心灵的“自然疗愈手册”。特别打动人心的是,书中大量的活动设计,并非要求你远行跋涉,而是着眼于触手可及的日常:在春季赏花、赤足行走,在夏季露营、观云,在秋季打太极、放风筝,在冬季观星、徜徉于松林……通过这些深度的自然体验,我们可以缓解现代生活的压力所带来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并学会照料我们赖以存续的这个星球。
作为本书译者,王西敏的分享充满了温度与共鸣。他指出现代都市人面临的共同困境——“自然缺失症”:在电子时代,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地被屏幕占据,与自然渐行渐远,会引发一系列身心问题。时间碎片化、空间被压缩带来的严重焦虑感,在成年人和儿童身上同时存在。
“很多人觉得亲近自然需要专门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其实不然。”王西敏指出,“在当地花大量时间进行户外探索,比远途旅游更能培养与大自然的联结。”这种探索,可以是上学或通勤路上注意到路边新开的一朵野花,可以是午休时在办公楼下感受五分钟的阳光温度,甚至是在家给绿植浇水时,指尖触碰土壤的那一瞬间。“人与地方之间的纽带,可以促进个人与当地环境建立更为深厚的联系。”
王西敏特别强调:“感受大自然的美,无需成为专家。”不知道草木鸟兽的名字没关系,《四季野趣》中列举的赤足健行、打开窗户、观察日落、野餐、放风筝等活动,都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自然万物之美。
此外,书中许多活动适合亲子共同完成。王西敏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指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探索和吸收尽可能多的世界经验,而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玩耍,能够充分满足这一需求。周末和孩子一起在小区里“寻宝”(不同形状的叶子、小石头),或是在窗台共同培育一盆植物,都是珍贵的自然启蒙和亲子时光。
王西敏认为,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能有效冲刷日常积累的焦虑与压力,让我们在钢筋水泥中依然能汲取自然的养分,找回内心的平静与专注。当我们开始持续地了解、关注身边哪怕最微小的自然存在,那份对家乡的关切和回馈之心,便会自然而然地生长。
在充斥着屏幕和快节奏的今天,《四季野趣》提供了一种可以立即践行的替代方案。它不强求读者立刻背上行囊远行,而是邀请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感受一阵风的抚摸,放下手中的手机,抬头看看天空的云卷云舒。
王西敏认为:“《四季野趣》的价值在于它极强的可操作性和生活融入性。精美的插画赏心悦目,分季节的指南清晰实用,无论是独居青年、忙碌的上班族,还是带娃的家庭,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足不出户或近在咫尺就能实践的灵感。”
《四季野趣》就像一份随时可开启的“自然生活邀请函”,提醒着每一位读者:无论身处何地,四季流转的美好与野趣,其实从未远离。打开心扉,细微之处,自然就在眼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