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苏面连两岸,一眼未来共星河 台湾师生苏州文化月感受“立体”中华文化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9 07:14:00
7月18日,夏日的苏州城迎来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年文化月的最后一天行程。台湾师生深度体验了从千年民俗到未来科技的苏州文化脉络,在这场以 “同心同行,青春力量”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中感受“立体”中华文化。
民俗新馆,看见苏州生活史
苏州民俗博物馆是我国首家以展示都市民俗为核心的专题博物馆,位于苏州市潘儒巷32号,于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2025年6月28日完成改造后焕新开放。馆内含“赏四季”“飨三餐”“礼一生”三大主题展陈,以“建筑修缮+活态传承”重塑江南民俗记忆,成为解读苏州生活美学的窗口。
“赏四季”展厅里,师生们围着《苏州民俗日历》细细观看漫画呈现的岁时风俗。展厅内“五路财神出巡仪仗”的精致摆设也吸引着师生们的目光,同行的小伙伴说,在台湾这些仪式也有传承,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进入到“飨三餐”展厅,一碗面、一杯茶、一块糕的线索串联起苏州人“不时不食”的饮食哲学。大厅里还有设置触屏互动装置,学生们在上手互动的同时,能更好了解苏州的饮食文化。
在苏州民俗博物馆的参观游览,从民俗生活入手,从“接地气”的一端,带着台湾师生们解读苏州文化。
一碗苏面,舌尖上的苏州
走进苏式面馆,台湾师生团品尝到一碗苏州汤面的“鲜”。苏州汤面,俗称“苏面”。作为江南面食的巅峰代表,以 “汤为灵魂、浇头百变、细面如丝” 三大特质入选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汤讲究“清而不油,鲜而不齁”,浇头按工艺分现炒、预制、冷浇,面条需有“龙须细”。有些苏州本地人,还会专门趁早去吃上一碗“头汤面”。
一碗碗精致的苏面被端上桌,台湾师生们提起筷子开始品尝。有同行的伙伴用勺子舀起一口汤,喝下之后说:“很鲜。”面里的大肉咸香软烂,搭配着旁边两碟浇头,一碗看似简单的面条生出无限滋味。因为汤底熬制注重鲜甜,当被问到是否符合口味时,台湾师生们表示吃得习惯,跟台湾的口味很像。虽是异地的文化之旅,但是却产生了舌尖上的认同。
未来之眼,在江南注入科幻想象
午后行程转至苏州·未来科幻馆。这座科幻馆是今年3月25日开馆的全国首个沉浸式科幻综合体,以 “星系核心”为设计灵感,形似一颗跳动的心脏。科幻馆以“科幻未来”为主题,融合元宇宙、数字文旅等创新技术,还引入了著名科幻IP《三体》的沉浸式体验区,将学生们带进了有别于江南雅致的科幻之旅。
主馆共八层,首期开放4-8层。馆内第一站,师生们先来到场馆的第四层——未来之眼新媒体秀场,等待一场酷炫的灯光秀表演。宽阔的空间里,以悬吊式巨型装置“未来之眼”为核心,结合LED灯光秀、激光、烟雾及环绕音效,演绎科幻发展史与宇宙主题光影秀。
被充满科技感的光影秀表演拉入“科幻世界”后,台湾师生团又来到科幻馆七楼——三体·时空漫游沉浸馆。这是全国首个贯穿《三体》三部曲的室内主题乐园,含20个互动项目。台湾学生们在互动项目旁排队等待,跃跃欲试的想要体验看起来有趣刺激的娱乐项目。
走出科幻馆,苏州之旅在虎丘山风景区落幕。台湾师生们人手一只文创雪糕,为夏日旅程送上清凉。有学生随身带着画具,在虎丘山脚下进行写生创作,将眼前的风景用画笔和颜料融进纸面。在雅致秀丽的风景中,苏州仿佛在用“吴侬软语”送别台湾师生团。
从中医药智慧到乡村振兴,从古典园林到未来科技,这条精心设计的文化体验路线,为台湾青少年铺设了理解中华文化多样性与当代发展的立体通道。随即,台湾师生启程前往南京,从姑苏胜景步入金陵风光。
实习生 徐妍 江雪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