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不灭的文学心灯”,江苏报告文学界集会追思“文坛伯乐”周明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0 17:56:00
周明先生
9月20日上午,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在报告文学客厅举办“文星陨落,精神长存:缅怀周明同志”文学沙龙,沉痛悼念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及资深编辑周明先生。这位被誉为“文坛伯乐”、“不灭的文学心灯”的文学导师,于2025年9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文学沙龙由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茂龙主持,他首先介绍了周明同志生平,并讲述了2004年、2005年,周明同志亲率中国报告文学作家采风团赴苏北、苏中采风的难忘经历。周桐淦、张嵩山、肖学亮、傅宁军、赵翼如、张宗刚、邹雷、王振羽、贺震、朱军、孟昱、余义伟、刘祖亮等作家齐聚一堂,共同追忆这位为中国文学事业奋斗终生的文坛前辈。
周明出生于1934年,陕西周至人, 195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长期在中国作家协会系统工作,历任《人民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等职。周明曾参与推动“冰心散文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的创立,担任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2017年获“中国报告文学事业终身贡献奖”。周明在《人民文学》杂志工作期间,编发了包括《哥德巴赫猜想》等影响深远的报告文学作品。
“周明老师编辑的《哥德巴赫猜想》一经问世,就如春雷炸响,震动了神州大地,被誉为新时期的报春鸟。中国报告文学繁荣至今的黄金时代,从此开启。”张茂龙回顾了1978年发表《哥德巴赫猜想》的全过程:1977年9月,党中央决定在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科学的春天就要到来,《人民文学》编辑部敏锐地捕捉到“科学”这一重要选题,时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分管散文和报告文学的周明,和同事们萌生了最为朴素的想法:组织一篇反映科学领域的报告文学,写一位科学家。写谁?找谁写?这两个问题是对编辑眼光的考验。对于报告文学来说,两者选对了,作品就有了成功的把握。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最终在周明的建议下,确定写陈景润,请徐迟来写。周明于是给在武汉的徐迟打去长途电话,邀请他来北京采写陈景润。徐迟问为何选自己来写,周明说,“你是诗人,但你做过新闻记者,也写过报告文学,比较熟悉知识分子。你用诗一样的语言写报告文学,语言更美,更有感召力。你最合适。”从选题策划、挑选作者,到联系采访事宜、陪同采访、讨论修改、编辑发排,周明亲历了《哥德巴赫猜想》从孕育到诞生的全过程。经周明精心编辑后,不仅让数学家陈景润的事迹家喻户晓,更开创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黄金时代。这篇划时代之作至今仍摆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醒目位置。
2004年、2005年,周明同志亲率中国报告文学作家采风团赴苏北、苏中采风
当时,有不少年轻人因为读了《哥德巴赫猜想》,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爱上报告文学,报告文学作家张嵩山更是难忘是周明当年介绍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作家周桐淦深情回忆了80年代与周明相识的过程,他印象中的周明,“就像一团火一样,走到哪里,哪里便会被照亮,他的性格也是风风火火、快人快语”,“他是一面旗帜,是报告文学界的一面旗帜”。周桐淦曾在《雨花》杂志工作16年,跟《人民文学》交流很多,“周明老师像兄长一样关心支持我们,很多活动他往往是策划者组织者,对我们像小老弟一样关心爱护。”从手机上看到周明老师去世消息,他沉默了许久,心中万般不舍。
作家赵翼如回忆起与周明短暂的共事时光:“那时我还是个文学青年,周老师经常说我太懒,说你起步很早,应该更加勤奋写作”,因为自己的作品曾经著名作家袁鹰之手发表,当她有次想去拜访时,周老师立即说我陪你去,特别热心的一个人,也可以说是社会活动家。文学界碰到麻烦事,他都能出面斡旋,“后来我自己作编辑时,也受到这些老编辑们很大的影响,能够在编辑的道路上甘心当铺路石。”在此后的编辑岁月中,她也尽心尽力发掘了不少的文学创作好苗子,甚至因文学而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
作家傅宁军则从眼光、胸襟、使命感三方面谈及周明的“温暖明亮”,经周明发现和培养的作家可以说是蔚为大观。作家邹雷则感慨“伯乐之遇,重若千钧,它意味着非凡的洞察力,更意味着无私的托举与温暖的守护。周明同志正是这样一位典范,他数十年如一日,以编辑家的睿智眼光和评论家的深邃思考,在浩如烟海的稿子中敏锐发现那些蕴含潜力与独特声音的文学种子。”
会议现场,多位作家提及周明推动设立的两大文学奖项——冰心散文奖与徐迟报告文学奖。大家感慨道:“这两个奖项的设立背后,是周明老师连续五年奔波协调的艰辛。他说文学需要灯塔,奖项就是照亮航道的灯塔。”与会者一致认为,周明一生秉持“为他人作嫁衣”的奉献精神,他留下的不仅是作品,更是一种文学精神的传承。他那盏永不熄灭的文学心灯,将继续照亮后来者的创作之路。
因公出差的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丁捷对记者说,学会组织这个“文坛伯乐”周明追思文学沙龙很有意义,一直以来,在中国文坛上,但凡关心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史的,没有人不知道周明——除了编辑工作之大成,他也是一位出色的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家,60多年来,他亲历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风雨,亲见了一批又一批重要作家的成长。他编辑推出的《哥德巴赫猜想》,使中国报告文学繁荣至今的黄金时代从此开启,周明和一代一代的编辑家们,正如评论家形容的那样,他“用最丰沛的心血浇灌报告文学生长”。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冯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