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绿皮火车上的“警匪江湖”如何炼成?对话导演佟志坚:“快意恩仇”的新风格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3 19:36:00

国庆档电影《毕正明的证明》以一场“警匪江湖”的热血叙事,致敬每一位基层民警的坚守,同时以绿皮火车为主体元素,串联起观众对时代变迁的集体记忆。

影片导演、编剧佟志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年前,他在公安部宣传局下面的一个栏目做过公安记者,接触过很多案件,加上读过一本小说叫《铁警老猫》,给了他很多灵感。多年积累的公安题材经验,让他对基层民警的生活与使命有了深刻理解,最终催生了《毕正明的证明》这一作品。

绿皮火车上“快意恩仇”的江湖故事

影片将时代背景设定在1997年的绿皮车时代,通过大量扒手偷窃与铁路警察反扒的镜头,展现了一个充满江湖气息的小偷世界。

佟志坚坦言,创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在于风格的确定。“我们参考了国内外许多影片,但总觉得照猫画虎。后来我意识到,风格应该从故事中自然生长出来。”他回忆道。在重新梳理剧情后,团队发现故事中蕴含的“功夫”“武林秘籍”“师徒关系”等元素,极具武侠色彩,于是最终将影片风格定义为“快意恩仇”,以这种风格呈现小偷江湖的覆灭与警匪缠斗的激烈。

观众对影片的快节奏赞不绝口。佟志坚围绕“快意恩仇”四字进行了详细解读:“快”体现在镜头量大、剪辑节奏快,营造出刀光剑影的紧张感;“意”是侠义与热血,主角毕正明虽身残但志坚;“恩”是情感,影片中四对师徒关系的刻画细腻而浓密;“仇”则是一种愤怒与隐忍,是不甘与不服的宣泄。

影片中小偷们各有花名,行业黑话频出,花式作案手法让观众目不暇接,直呼“燃爽过瘾”。佟志坚表示,为还原年代感与小偷江湖的真实面貌,团队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在拍摄中采用快节奏与微距镜头,将偷窃过程放大呈现,增强观众的感官刺激。

毕正明的“成长”与“证明”

影片围绕主角毕正明展开,他初入警队便因意外受伤致残,随后潜伏进入小偷组织,展开卧底行动。佟志坚解释了角色名字的寓意:“我们一生离不开各种证明,出生证、毕业证、结婚证……这些证明记录着我们在世界走过的痕迹。毕正明也是如此,他代表着那一代在严肃教育下成长的孩子,骨子里充满反叛与不服输的精神。”

毕正明身体瘦弱,却立志成为警校中最能跑、最能打的人。他通过努力证明了自己,即使腿受伤后,仍坚持卧底任务,在江湖中见识了有情有义的小偷,也深刻理解了警察的使命。佟志坚说:“毕正明的成长,在于他有了更强大的内心去理解警徽的含义。了解犯罪,战胜犯罪,是他成为真正警察的动力。”

影片中还有许多细节彩蛋,例如毕正明多次写到“孙悟空”。佟志坚解释道,反扒警察需要具备“72变”的能力,电影开场所有警察均以乔装形象出现,正是对这一职业特性的隐喻。“孙悟空能识破一切妖怪,也能隐藏自己,毕正明想要成为反扒警察,就必须练就火眼金睛,学会认人、识心、行道。”

《毕正明的证明》不仅是一部警匪题材的电影,更是一封写给基层民警的致敬信。佟志坚希望通过影片,让观众看到警察背后的坚守与付出,感受时代变迁中不变的正义与热血。绿皮火车作为串联记忆的符号,承载着一代人的情感,也见证了警察与小偷之间的江湖恩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