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超江苏 | 金丹:林散之的书法,是“与时代同行”的最佳范本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0 21:53:00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中国书坛上,出现以南京为中心,代表江苏书法高度并影响全国的书学主流学派“金陵四家”,林散之、胡小石、高二适、萧娴四位书法家被公认为自民国以来中国书法最高水平的杰出代表,其中林散之尤擅草书,有“草圣”之称。
江苏籍书法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深耕林散之书法研究的学者金丹指出:“林散之先生与高二适、胡小石与萧娴并称‘金陵四老’,他们不仅是南京城的文化荣光,是江苏大地的艺术骄傲,更是中国书法史上熠熠生辉的杰出代表。我初到南京时,便被林散之先生的书法深深打动,其笔墨间的气韵仿佛有着无形的引力,让我不自觉地沉浸其中。”
许多人初见林散之作品时,常会困惑“此字好在哪里”?在金丹教授看来,“散锋破毫”是林散之书法技法的“点睛之笔”,更是对传统书法的大胆革新。“传统书法中,‘散锋破毫’极为罕见,即便偶有出现,也多被视作‘病笔’,但林散之先生却将其运用得出神入化,赋予了这一技法全新的艺术生命。”他以生动的描述解析其中精妙:“先生的作品,看似笔锋散乱、毫毛破损,实则精气灌注于笔墨之间,即便毫锋散开,笔意仍能‘得中’——整体章法井然有序,不见丝毫杂乱,反而透着一股清劲秀雅的神韵,堪称‘形散神凝’的典范。”
金丹教授特意强调了先生的一句箴言:“林散之先生曾与黄宾虹先生探讨艺术,得出一个深刻结论——‘万病皆可医,唯俗不可医’。俗气是艺术的致命伤,而医治‘俗气’的药方,先生早已给出,那便是‘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解释道,当青年人心怀赤诚走向自然,饱览祖国的名山大川,便会在天地壮阔中感知自身的渺小,在自然的滋养中陶冶情操。“这般心境下,笔下的书法自然不会流于小气,反而会透着开阔与大气。此外,林散之先生的刻苦精神更值得青年学习,他将毕生精力投入书法,日复一日的深耕与研磨,才成就了‘草圣’之名——这份执着,正是当代浮躁环境下青年最需汲取的力量。”
聊起书法与时代的关系,金丹教授引用“笔墨当随时代”这句经典,道出了自己的见解:“书法艺术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始终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每个时代的书法都承载着当下的文化气息与精神特质。而林散之先生的实践,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与时代同行’的最佳范本——他的书法深深扎根于时代土壤,却始终坚持‘以古入新’:从不盲目引入西方思潮,而是从传统书法的深厚积淀中发掘鲜活生命力,将古人的智慧与当代的审美相融合,注入自己的创作。”
实习生 张硕 王雨扬 韦淑敏 王容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