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找紫牛|苏州姑苏区一小区多户居民在楼道走廊长期使用燃气灶做饭隐患重重
来源: 紫牛新闻
2024-03-12 18:13:44
近日,家住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的市民韩女士反映称,她居住的永林新村小区22幢,多位居民将燃气管道设置在走廊上,在楼道走廊上使用燃气灶做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她多次与小区物业、社区居委会反映这一情况,却无人处理,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予以重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永林社区委员会党委书记潘小芸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永林新村小区部分房屋业主将厨房区域设置在楼道走廊上的情况,多年以前便已存在,目前,这种设置暂时无法更改,社区已经联系燃气公司上门逐一进行燃气安全隐患排查。
现场:居民在楼道走廊上使用燃气灶做饭,部分燃气管道外露,走廊通道被阻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永林新村小区看到,永林新村22幢为老式居民楼,一梯四户,步行梯设置在四户房屋的中间区域,每两户居民共用一条不到2米宽的走廊,外侧设置有窗户。在二楼和四楼狭窄的走廊上,摆放了多个燃气灶台,灶台呈开放式,燃气管道外露,悬于墙面之上,灶台上方还安装有油烟机,油烟机管道通过外窗延伸到室外,走廊上到处都是油污。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发现,原先的走廊宽度能同时容纳2—3人通过,如今,即使一个人想要在安装有燃气灶台的走廊中通过,也并不容易,因为一不小心便会碰到灶台和墙壁。
韩女士介绍,她在2004年搬到永林新村小区居住,20年来,居民在楼道内使用燃气做饭的现象一直存在,对她和家人的生活造成了长期困扰。虽然楼道走廊上的灶台都安装了油烟机,然而,每当邻居做饭的时候,油烟还是会顺着狭窄的楼道从门缝和窗户钻进屋内,自家的防盗门上也时常凝结油珠。韩女士最担心的是居民在楼道做饭带来的安全隐患。韩女士告诉记者,永林新村作为老小区,小区内居住着许多老人和孩子,走廊上堆放有杂物,倘若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他们这样阻塞消防通道,还在楼道用火,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我们的人身安全如何得到保障?这是我现在最担心的事。”韩女士说。
家住永林新村22幢四楼的居民金阿姨正准备在楼道内做饭,她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演示了在走廊上使用燃气灶台的过程。金阿姨告诉记者,她搬到这个小区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一直是在楼道内做饭。金阿姨介绍,她租住进来以前,五十多平方米的屋内就没有设置厨房区域。记者在金阿姨家中环视一圈,确实没有看到有厨房区域,案板和洗好的青菜都被摆放在靠近门边的一张桌子上。房东之前告诉金阿姨,几十年来,这间屋子的住户都是在楼道内做饭。“在走廊内做饭很方便,其他几家这么多年也是在外面做饭的。”金阿姨说。
社区回应:近期会联系燃气公司上门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拨通了平江街道办事处的电话。平江街道工作人员表示,在接到居民投诉之后,平江街道第一时间与永林社区居委会沟通,联系苏州燃气公司上门进行安全隐患排查。随后,记者来到了永林社区居委会,永林社区委员会党委书记潘小芸表示,在接到居民反映之后,社区联系了燃气公司,在近期挨家挨户上门排查安全隐患,更换存在问题的燃气管道。
潘小芸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介绍,永林新村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永林新村22幢及周边的几幢居民楼原为苏州钟表厂员工宿舍,房屋面积较小,因此有部分居民自行将厨房区域设置在走廊上,以增加房屋使用面积。潘小芸告诉记者,居民在楼道内做饭的现象已存在多年,社区一直知晓此事。“我们已经联系燃气公司上门检查燃气安全隐患,并对在楼道做饭的居民进行安全宣传。”潘小芸说。
当初为何会同意小区居民将燃气管道设置在楼道走廊上?安全性是否有经过评估?记者联系了苏州燃气公司,苏州燃气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对此并不清楚,会将此事汇报给相关领导后回复记者,然而,截至记者发稿前,暂未收到相关回复。
律师表示:治标不治本,并不能有效消除楼道内使用燃气带来的安全隐患
针对此事,江苏丁晓农律师事务所律师臧祝文认为,永林社区的处理办法治标不治本,并不能有效消除楼道内做饭带来的安全隐患。将燃气管道设置在楼道走廊上的安全性是否经过谨慎认证?一方面,楼道走廊为所有居民的公共区域,任何个人不得随意占用。另一方面,楼道走廊是居民活动的空间,更是流动的通道,如若发生意外情况,势必会影响通行。而社区在燃气管道设置过程中默许居民将燃气管道设置在走廊上的行为,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需要从第一顺位的居民安全角度进行考虑。
“安全责任大于天,社区应该更多从合法性、安全性角度去做出决断,尤其是管道燃气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性特征,决策更要慎之又慎。”在楼道走廊上使用燃气做饭的行为不进行处理,只是对燃气管道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在臧祝文看来,治标不治本。“火灾隐患一直是存在的,排查燃气管道安全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只是把安全隐患的概率降低。”臧祝文表示,倘若因居民在楼道做饭引起火灾或影响人员疏散,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楼道做饭的居民会被追究民事责任,而相关管理部门明知隐患情况存在却不及时制止,也会被追究连带责任。
关于此事的后续进展,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将进行持续关注。
实习生 田嘉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