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江苏徐州:创新机制,激活“网红商圈”流量密码点燃消费活力

来源: 中国徐州网

2025-05-19 22:44:00

  本报记者 甘晓妹 吴云

  “五一”假期的消费热潮尚未褪尽,又将迎来端午假期。“五一”期间,徐州中心商圈烟火升腾,商业脉动交织出初夏盛景:重点监测的商贸企业累计客流量283万人次,累计销售额1.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5.17%和7.14%。当“网红商圈”热度持续升温,这片仅0.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如何在流量狂飙中保持繁华有序?鼓楼区黄楼街道以创新服务和保障机制破题,用系统性改革让“流量变现”,带动中心商圈提质扩围。 

  约730家首店背后的“全链条服务” 

  “O BabaTa泰式黄油煎饼、小杨生煎、王奋斗贵州酸汤牛肉火锅……”来自山东省枣庄市的游客林栋下了地铁,从金鹰上街走到文庙街区负一层,一路上尽是首店名吃和徐州特色小吃,让他犯起了“选择困难症”:“我春节才来过,现在居然又多了这么多店!冲着徐州美食来的,我怕连中心商圈都走不出去了。”

  借助4月18日中心商圈地下空间贯通,文庙街区集中招引了20余家店铺,其中包括樂一礼等徐州首店。为保障4月25日顺利开业,黄楼街道启用了去年创新推出的“链条式证件办理服务模式”。4月18日下午,黄楼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董铭等人来到文庙街区负一层现场办公,指导业主整理证件材料,一次性帮助他们办全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

   

  走进文庙街区刚开业不久的朱炳仁·铜徐州首店,林栋毫不犹豫下单了一款熔铜雕塑《燃烧的向日葵》:“春节期间在苏宁广场的非遗市集上我就看中它了,没想到现在开了专卖店!”

  早在春节前,黄楼街道文化站就联合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鼓楼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苏宁广场,共同打造了以“国家级非遗朱炳仁·铜”为主题的新春禧市非遗市集,吸引众多消费者打卡,成功为其首店的开业宣传造势。

  中心商圈到底有多少家首店?记者从黄楼街道了解到,仅其服务的0.8平方公里范围内,去年年底,首店规模为670余家,今年一季度又成功引入NARS、BLACKHEAD等品牌首店近60家。

  作为“店小二”,黄楼街道不仅通过首秀、首展主动为品牌站台,更为企业活动大开方便之门。

  “经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开展活动审批流程繁琐、耗时费力,至少需要提前一周到各个相关部门报审。多次召开营商环境协商会之后,我们推出了审批一站式服务,企业申办活动只要到办事处备案即可,剩下的所有流程均由相关科室代办,全程只需等待1至2个工作日。”黄楼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心说。

  为了做大“首发经济”,黄楼街道目前正在倾力构建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首店经济集聚高地。“苏宁广场首店经济集聚区”被列为2025年重大产业项目,如今正在对3000平方米的核心区域进行全面提升改造,特拉斯徐州首家科技主题门店已于4月初进驻。

  0.8 平方公里上的 “最强大脑” 

  “徐州的中心商圈,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繁华而有序。随处可以看到特警、城管、消防员和志愿者的身影,很有安全感。”来自安徽省滁州市的游客赵菲菲拿着志愿者发放的“彭城七里”导览图和徐州美食地图,正准备去小红书上很多人推荐的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参观。

   

  “五一”假期,黄楼街道联合鼓楼区委社会工作部、共青团徐州市鼓楼区委共同招募了100余名假期文旅服务志愿者,在人流量密集区域提供指引咨询服务,发放“彭城七里”导览图和徐州美食地图等服务手册。

  其实,“五一”之前,黄楼街道就早做谋划、多管齐下,充分整合科室、社区、网格员以及志愿者的力量,精心制定了专项应急预案——

  综合指挥中心平台是“总中心”,安排专业专职人员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实时掌握辖区动态。智慧城管等5个平台实现“一键连、可视化、速响应”,做到防患于未然,堪比“最强大脑”;

  中心商圈设立应急服务点,一支约50人的精干抢险和秩序维护队伍随时待命;

  7个安全检查小组深入辖区内的餐饮单位、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拉网式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死角;

  每日派出约120名城管执法人员,维护交通秩序、整治市容市貌、监督环卫保洁以及进行突发事故应急处置等。

  徐州成为旅游“网红城市”后,面积仅0.8平方公里的中心商圈日人流量最高峰60万人以上。如何提升城市形象、打造最美商圈,成为摆在黄楼街道面前的一道难题。黄楼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主任马传国介绍,2024年,黄楼街道打造“网格+商圈”全链条治理模式,今年探索实施“1(1个中心)+7(7个社区)+N(N个单位)”的治理模式,融合更多力量,数智融合、精准协同守护“城市会客厅”。“五一”假期,还增加了除颤仪等急救设备,为“平安商圈”提供更多保障。

  50多个网红打卡点里的融合密码 

  随着两侧一栋栋居民楼变成统一的青砖黑瓦,黉学巷逐渐与文庙街区的传统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彭城七里”历史文脉二期改造工程进入收尾阶段,黄楼街道永康社区党委书记郑庆标每天都会到现场察看进度:“‘彭城七里’历史文脉一、二期改造让社区沿巷8栋楼从老破小变成了文脉上的景观。节假日灯带亮起来的时候,场景令人震撼。”

  黄楼公园打造上盖广场,彭城壹号增设“彭城七里”和“楚文化”两个主题通道,中心商圈文创街区建设步行街……“彭城七里”北段如火如荼的改造,承载着市民和游客满满的期待。

  黄楼街道位于“彭城七里”历史文脉的最北端,辖区有“一楼一城一庙”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今年的书记项目确定为“彭城七里 黄楼有你”——党建赋能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将通过党建引领、文脉铸魂、商业焕新、旅动全域等举措,加速构建多元互融、多业互促的发展格局。

  网红打卡点是带动文旅商融合的一把密钥。借助辖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利用网红、自媒体造势,黄楼街道梳理了文庙时空之门、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光影长廊等网红打卡点50余处,逐步提升“彭城七里”文化IP内涵。下一步还将打造同和裕银号旧址、阿豆给咖啡店等打卡点,将中心商圈的人流引向和信广场,促进商圈提质扩围。

  深化“全场景引流+新消费体验+智慧化管理”模式,以首发经济激活消费引擎,用智慧治理筑牢发展底盘,借历史文脉串联全域资源,黄楼街道持续探索中心商圈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径。“当商业活力、文化魅力与治理效力形成共振,中心商圈鼓楼板块将成为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永动机’。”黄楼街道党工委书记娄永说。

  编辑:陈思语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