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5-07-01 08:56:00
编者按
2025年7月1日,我们迎来党的104岁生日。104年前启航的一叶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穿过风霜雪雨、越过激流险滩,已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在伟大建党实践和波澜壮阔、辉煌壮丽的奋斗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并发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如何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刊特邀请四位专家学者展开交流研讨。
嘉宾
戴焰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教授
颜晓峰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刘靖北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金龙 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主持人
光明日报记者 王昊魁
坚守理想奋进新征程
主持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联系党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您认为,如何弘扬这一宝贵精神?
戴焰军: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明确写进自己的纲领。100多年来,不管形势如何变化、风云如何变幻,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不动摇,并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100多年来,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强大思想武器,冲破重重迷雾、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都是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就可能走弯路、遭受挫折,但中国共产党以随时准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成功地找到各个历史时期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从这点上来说,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艰难探索真理的过程;就是通过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一次次实现自我革命的过程。这些过程充分证明,坚持真理之不易,也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矢志不移。
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铿锵誓言。实现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把所有共产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理想也成为共产党人坚持真理的强大动力。即使革命斗争陷入低潮,即使社会主义建设遇到挫折,都始终未曾动摇过。正是始终坚守理想,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从血泊中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坚实的社会主义大厦;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100多年极不平凡的奋斗历程。
颜晓峰:为真理而斗争、为理想而献身,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不懈前行的深厚精神源泉和强大精神动力。进入新时代,形势任务发生很大变化,党的理想信念不但不能淡化、弱化,而且要更加坚定和强化,突出新时代内涵和要求,让真理之光照亮新征程、理想之火激励新斗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强调“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要求“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走过100多年艰辛历程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新时代宣示。党始终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必须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引领,动员全体党员、广大干部,带领14亿多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用“六个如何始终”深入阐述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要解决好大党独有难题的第一个问题: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需要内外兼修,守住初心就要抵御外部诱惑和压力。一些党员干部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意识形态冲突和斗争中,缺乏明辨是非、坚守原则的能力,理想信念逐步泯灭,不知不觉地成为腐朽思想的俘虏,丢掉了真理,也放弃了理想。因此,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把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落实到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上,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践行科学真理、迈向美好理想。
担当使命创造新业绩
主持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也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请您谈一谈认识和体会。
陈金龙: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自成立之日起,自觉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通过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满足人民各方面的利益诉求,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自觉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适时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通过改革开放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刘靖北: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提出党的中心任务,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为实现党的使命任务而不懈奋斗,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大全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新时代新征程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一切力量、排除一切干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解决群众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锚定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我们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效能治理、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方面,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创造新业绩。
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必修课、常修课,不断获得锐意进取、勇毅前行的精神动力。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
顽强拼搏应对新挑战
主持人:新时代新征程,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挑战,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离不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对此,请您谈一谈发扬这一宝贵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陈金龙: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信念、使命担当,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品格和气概,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革命的迫切任务。中国共产党要赢得革命胜利,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唯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1935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诠释,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体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抗日游击队、琼崖抗日游击队等抗日武装,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仍然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打压,一穷二白的国情,使社会主义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唯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才能战胜各种困难,赢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蕴含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气质,诠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改革开放的过程,是破旧立新的过程,破除旧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重大风险挑战,大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样需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支撑。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蕴含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气质,诠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戴焰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冲刺阶段也是最困难、最考验毅力的时候。一方面,经过100多年的奋斗,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奋斗,我们实现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上会继续面临新困难、新挑战,还可能会遇到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依然是我们成功战胜艰难险阻、应对各种挑战的必要条件。
比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过去,我们开发大庆油田、修建成昆铁路、开凿红旗渠、研发“两弹一星”等,离不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新时代,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形成了新时代北斗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新征程上,无论是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进行一个个重大科技攻关,还是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化解新矛盾,抑或发展经济文化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都会面对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同样需要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不断加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一变化同时带来诸多考验和挑战。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面临的新任务明显增多,越来越艰巨。而这一过程中,充满公开的、隐蔽的、常规的、突发的、国内的、国际的等各种形式的斗争,赢得这些斗争,仍然需要我们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
正风肃纪开创新气象
主持人: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重视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请您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谈一谈党员干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刘靖北: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的一大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明确规定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鲜明体现了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和优良作风。中央苏区时期,党员干部克己奉公、一心为民,形成了“苏区干部好作风”。延安时期,我们党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要求党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正是因为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在解放战争时期,才有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警示全党“决不当李自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展整风整党运动,巩固了党的组织、纯洁了党的作风,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后,我们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大力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问题,保证了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向前推进。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广大人民信任和拥护。
党的作风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也是衡量对党和人民忠诚的重要尺子。历史和实践证明,党的作风正,人民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我们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以贯之纠“四风”、树新风,以作风建设的新气象新成效践行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颜晓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绝不是小事,作风建设事关能否保持党的性质宗旨,关乎是否真正做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之后,党中央先后两次修订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推进作风建设作出进一步规范、细化和完善,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今年以来,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一次党性觉悟的再修炼、宗旨意识的再提高,是保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深刻一课。在学习教育中,不搞形式、不走过场,集中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突出问题,运用由风及腐案例加强警示教育,从而养成时刻保持党的优良作风的自觉行为。要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动中深刻领悟党中央的政治考量,充分认识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危害性,共同守护好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努力涵养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要从党中央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决心中充分认识转变作风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克服“紧一阵、松一阵”的错误思想,着力解决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把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以更加良好的精神面貌、奋斗姿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每当“七一”临近,各地红色文化场馆和革命纪念地都会迎来党员群众参观热潮。
①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纪念馆门前人头攒动。毛文琦摄/光明图片
②党员在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旁重温入党誓词。新华社发
③观众排队进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梁茵摄/光明图片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1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