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丨中国外贸“半年考”,成绩如何?
来源: 央视新闻
2025-07-15 14:30:00
7月1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进口8.79万亿元,下降2.7%。外贸规模稳定增长,成为我国上半年外贸表现的主要特点之一。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到6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个。
《新闻1+1》关注:中国外贸“半年考”,成绩如何?
顶住压力、保持动力、展现活力
体现出什么样的变化和特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张茉楠:整体看今年上半年的外贸成绩确实超乎预期,经历外部的不确定性,包括贸易摩擦,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所带来的冲击之下所取得的成绩。总体来讲可以用价增质优来形容,尤其是对于整体的贸易结构而言,可以说交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我们抗住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体现了我们在全球贸易增长中的韧性。取得这份成绩单,有下几个因素。
贸易商品有了新的特点
如何看待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张茉楠:外贸结构的变化也是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缩影,特别是随着中国近年来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包括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在外贸领域当中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也在不断地向产业链上游迈进。新三样已经占据整体外贸出口两成以上。
民企在内的外贸企业
该朝什么方向努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张茉楠:中国近些年来的外贸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是外贸的主力军。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民营企业确实打造出自己的长板,尤其是对于行业的竞争力发展,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都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工业制造,新三样,很多都是来自民营企业的创造。总体来讲,对民营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对非常有韧性的策略,我们还是抱有信心的。
未来在支持外贸企业发展的政策上
还可以有怎样的开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张茉楠:很多企业不仅是对资金本身的需求,其实还有非常多的金融方面的服务,比如保险、征信,比如对于金融合规方面的要求,都需要我们的服务走出去。
实际上从国际化的进程当中,其实都是相关的贸易企业和金融企业共同走出去,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的金融机构可以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在服务的增值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不仅是对于我们现在的一些国有企业,大企业,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能进行精准服务,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收益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