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文博日历丨今日大暑,消夏宜赏画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2 15:24:00
今日大暑
正处于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古人消夏不办晚会
但会雅集
一起欣赏消夏图页
看看古人如何做到“心静自然凉”
一场“低密度社交”
怎么加了这么多“戏”?
这幅画描绘了一场盛夏雅集
是一次“低密度社交”
画面中一共八个人,人数不算多
为赏画、消夏聚在一起
如果我们把这幅画理解为一幅“剧照”
虽然只这一个瞬间
也能看出很多“戏”
①“赏画四人组”
这四个人表现赏画主题
占画幅也最大
一名仆人立杆擎起画轴
三个儒士一同赏画
离画面较近的人单手握着画卷一端
另一只手似要指点
他身后的人捋着胡须
微笑凝视,若有所思
还有一个站在画轴侧面的人
则是倒背双手,颇为怡然
②“见面戏”
两个儒士互相作揖
应该是客人刚刚到来
与主人行礼寒暄
跟客人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小孩儿
你看他怀抱胡琴、四下张望
像不像小时候跟着爸妈去串门儿的你?
③“独角戏”
画面的最右侧还有一个小童
他站在荷花缸前
应该是主人家童
他手捧水盆或者大碗
好像时刻准备见机行事
除了人物的“戏”
“服化道”也很细
比如人物的衣纹褶皱线条精细流畅
石青点染树叶鲜丽夺目
荷花缸里满是荷叶,繁盛可爱
夏日氛围仿佛要溢出画面
如果你觉得这还不够细致
你就再放大看看
荷花缸上满布的冰裂纹
此外,饮具、瓜果、珊瑚、玲珑湖石等等
环境细节毫不含糊
这幅画的作者没有留下“签名”
曾经的收藏者认为这是南宋人的作品
专家研究认为
这幅画的年代应是宋至元
不过这些都不妨碍这幅画成为一幅佳作
古人画画
凭手感,也看工具
消夏图页里的栏杆等建筑构件
画得横平竖直
画家是用尺子了吗?
这就要说一下“界画”
这个门类的绘画
因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而得名
作画时
把毛笔套上竹片制成的笔撑
抵住界尺上的凹槽
按界尺方向运笔
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
界画颇为适用于刻画建筑
画《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便是“界画高手”
《文博日历》此前介绍过他的《金明池争标图》
便是界画的经典之作
古代文人聚会
宜雅,宜松弛
这场消夏赏画的小聚
氛围松弛轻快,使人心旷神怡
是古代比较典型的文人雅集
雅集或雅会
泛指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
有的在园林庙堂,有的在山野村舍
有的锦衣玉食、丝竹盈耳
有的傍水依山、疏笋清脍
我们耳熟能详的雅集“名场面”
多透着“松弛感”
比如那次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
王羲之说这次聚会
“少长咸集,群贤毕至”
“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再比如传说中的竹林七贤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
选择了上山
主打清雅高逸
还有宋徽宗赵佶
他除了十分热爱书画
也喜欢召集人来一同听琴
如今我们可以吹着空调
度过炎炎夏日
不妨与好友线下见面
也来一次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