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改革勇争先】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宿迁:探索“整治+配置+管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路径

来源: 荔枝新闻中心

2025-08-25 12:36:00

  开栏语:大江流日夜,改革曲未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江苏考察,先后赋予江苏“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等重大要求。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继续走在前列的目标。近一年来,各项改革举措在江苏深入实施,成效显著,激发强劲发展动能。8月4日起,《江苏新时空》将推出系列报道《改革勇争先》,聚焦全省各地深化改革的铿锵足迹和鲜活实践。 

   


  农田更整齐、环境更优美,乡村产业迎来新的活力,是宿迁推进“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今天的“改革勇争先”专栏,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宿迁,看看当地如何通过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实现美丽“变身”。 

   

  荔枝新闻中心记者郑伟说:“来到宿迁宿豫区新庄镇的杉荷园,好像行走在一幅水墨画中。但您可能想不到,几年前这里还是零散的小田块和荒废的宅基地。近年来,当地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

   

  过去,这里的耕地碎片化、配套不完善,村民种地效率低,村庄“空心化”严重,年轻人纷纷外出,生态也面临退化。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当地决定从土地整治入手。

   

  宿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吴方说:“我们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平台,实施‘镇村联编’规划,全域全要素优化空间布局,坚持农业向规模提效、工业向园区集中、三产向融合发展。”

   

  2021年,宿豫区新庄镇被列入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名单。宿迁在全国率先推行“镇村联编”,将乡镇规划、村庄规划、生态保护等整合为“一张图”,实现全域全要素管控。优化农田布局,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整理,新增耕地面积1560亩,年增加粮食产能1740吨,年增加收入352万元。

   

  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家庭农场主陈允乐说:“这一片都是我承包的土地,有八九百亩地,都是机械化的操作。优质的杂交稻比普通杂交稻多一毛钱一斤,我利润增加一百四五十块钱一亩,相当可观。”

  为了推动土地产出和节约集约利用双提升,当地还在全国首创用林用地融合审批、土地出让附带生态效益“绿票”交易模式等,实现空间再优化、资源再配置、发展再赋能。

   

  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副镇长秦翔宇说:“通过土地全域综合整治,腾挪建设用地970亩,保障了工业园区的用地需求,近年来,我镇共新建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陆续招引项目20余个,合计总投资上三十亿元。”

   

  在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增加建设土地指标的同时,当地还一体化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累计完成生态保护面积2.65万亩,实现湿地修复、河道岸堤修复和林地改造等6670亩。整治后的土地吸引了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亲子+康养+文创”一体化的农文旅融合产业,让村民的荷包更鼓了,乡村的活力更胜从前。

   

  游客赵博阳说:“我是从南京来的,看到那边有一大片的白鹭从那边起飞,在我印象里这都是诗里的景象,所以来到这里非常高兴。”

   

  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鲜切花种植基地农户吴辉说:“我以前在街道上卖电动车,我感觉现在家乡的创业机会也很多,所以我现在回来种荷花,供不应求。现在我们过的生活不比城市差。”

   

  以“四化”同步为抓手,以集成改革为笔,以土地资源为卷,近年来,宿迁探索出一条“整治+配置+管理”的节约集约路径。2024年宿迁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为35.61公顷/亿元、较2022年下降21.6%,耕地面积实现四连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做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2次,土地产出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记者手记】节约+集约 寸土巧生金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仅是空间的重构,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从宿迁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土地综合整治不是简单“涂脂抹粉”,而是用系统思维“重置底层代码”,把规划、生态、产业、民生等集成起来,用“全要素统筹、全区域规划、全周期治理”的理念,打破传统土地整治的“碎片化”模式,就能把土地从“生产资料”变成“共富IP”。

  记者│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郑伟 俞铭义 吴羿林

  供片台|宿迁台 宿豫台

  编辑│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朱彤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视频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