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炼青春绚丽底色
来源: 龙虎网
2025-08-26 08:19:00
阳光热烈,树木葱茏,大学再次热闹起来,一张张朝气蓬勃又略带青涩的脸庞为校园注入更多活力,他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开启了新一阶段的探索,也进入了求知的“黄金时代”。大学是知识的存储期,更是青春底色淬炼的关键期——这份底色,是永不放弃的坚韧,是强国有我的担当。青春底色,在光阴里沉淀,在磨砺中愈发鲜亮。
青春的底色,当有永不放弃的坚韧。“背影留给坎坷,笑容交给阳光,名字里写着责任,步履中充满力量,磨砺过的剑,破茧后的蝶……”这是《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给予清华大学在读博士庞众望的颁奖辞。出生在困难家庭,父母都是残疾人,自己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生活的一道道难题压在了庞众望身上,这位阳光少年披荆斩棘,用知识铺就通往清华大学的道路,用坚毅打破困难的枷锁,书写了一首励志的散文诗。时间以同样的方式跟我们擦肩,但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属于自己的时间?身处困境如何破局,很多人给出了同样的答案。2020年,安徽脑瘫少年姚俊鹏考入中国药科大学,去年,这位励志的少年凭借优异成绩,保研苏州大学。还有很多像庞众望、姚俊鹏一样的学生,面对困难,逆风前行。对大学新生而言,或许都会有自己的难题,而这都是成长路上的“磨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克服困难中淬炼出坚韧的青春底色,以一往无前的劲头铺就人生之路,正如《西游记》主题曲所唱的那样:“踏平坎坷成大道”。
青春的底色,当有强国有我的担当。回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杨金龙的选择,“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迫切需要有胆识的新时期精英人才,带着自己的才学和资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熠熠生辉”。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仅仅是杨金龙的赤子情怀,也是一代青年人的责任担当,今年,全国有4.8万余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出征,其中,江苏141所高校1万余名大学生踊跃报名,经选拔120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286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如愿成行。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与担当,面对国家需要,“强国有我”便成为青年人的行动,携笔从戎保家卫国,投身科研攻坚克难,“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这份选择的背后,是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在大学里,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融入社会,更要有大的抱负和志向,跳出“个人”的小世界,用更高的视野看社会、国家发展,要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的需要结合,才能把“担当”涂抹在青春的底色上。
大学是色彩斑斓的画卷,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勾勒属于自己的色彩。但要知道,青春的底色是在日复一日地奋斗中淬炼,在坚韧与担当中闪耀。把坚毅的品格、炽热的家国情怀书写在人生的画布上,这每一笔都是属于自己的颜色。(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