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阅遍金陵美,国际青年10小时“穿越”南京3100年
来源: 紫金山新闻
2025-09-22 17:25:00
从中华门城堡到浦口火车站,从南京古城中轴线到濒临长江边的南京眼,一镜到底,将有多少自然风景与历史遗迹尽收其中?9月21日,“一日阅遍金陵美”读城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俄罗斯、德国、瑞士、墨西哥等国家的国际青年,在10小时内用脚步丈量眼下所生活的城市,触摸当代南京人的城市记忆与脉动。
可看!“一城一塔一河”交相辉映
上午,秋日的明城墙砖缝间还凝着露水,沐浴在晨曦中的中华门城堡,正展露出它厚重沧桑的一面。步入其中,市民游客络绎不绝,有人在参观,有人选个角落开始健身。
“这座城堡已经有600多年历史。”当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中华门管理办主任王腾介绍到这里时,大家忍不住惊叹起来,纷纷掏出手机,让这座经历600多年风雨的城堡与南京秋日晴爽的天空一起定格在屏幕中。
“这是藏兵洞,这是马道。你们听说过瓮中捉鳖吗?瓮城的意思,就是通过精妙设计,缩小范围,从而顺利制服敌人。”大家一边听着解说,一边沿着台阶道爬上城墙,眼前一片开阔。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巍巍明城墙、大报恩塔和潺潺流淌的秦淮河,古老与现代正彼此交织。
“太震撼了!”来自德国的罗斌赞叹道。罗斌告诉记者,他现在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任教,其北京东路校区离解放门很近,他对那里的城墙与玄武湖印象非常深刻。而在这里,整个南京城都收入眼中,“我觉得这个城市很大,而我老家的城市却比较小。认识南京将是一个慢慢的过程,可以慢慢了解它的历史文化,还有它很有趣的现在。”
可玩!“入境金陵”成为画中人
“你看这个古代书生,是不是跟我很像?”南京艺术学院瑞士留学生白艺灵挺直了身子,她的一席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在德基艺术博物馆,《金陵图》特展运用“人物入画,实时跟随”的互动观展模式,让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走入”中国古画,与画中人交流互动。游戏开始,白艺灵先通过扫码领取一个手环,然后点击“入境金陵”进入互动游戏;此时,页面会弹出相应人物画像,点击其中一个就可成为“画中人”。
南京的美不但体现在别具特色的自然风景与历史遗迹中,更有当代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外卖小哥、饮料、启蒙教育、宠物经济……展览之中,代表了一千多年前宋代南京的生活美学与鲜活的现实交相辉映,上演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奇遇。这时,画中出现两人正在一只筒里不断捣鼓着。“他们在干什么?”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在做鸭血粉丝汤!”也有人说:“在做汤圆……”结果揭晓,原来这两人在做包子馅。
展览还穿插了传承千年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在秦淮河畔,用剪纸作品再现古人的捕鱼场景,寓意“年年有余”;在描绘宋代典型职业“卖花郎”的位置,呈现绒花这一传承千年的江苏省代表性非遗项目。南京师范大学墨西哥留学生宝啦则借助AI,把自己的大头像打印进一个冰箱贴中,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可品!将南京最精华部分“串”起来
南京的历史藏在风景中,也收纳在一道道美食中。一勺甜蜜软糯的桂花汤圆、一碗加了辣油的小馄饨……南京小吃可谓口味丰富、种类多样。在有着百年历史的刘长兴,大家对着各种小吃,首先交流起它们的翻译来。
“鱼苗?”“糖芋苗!”“芋苗怎么写?”等美食端上来,大家开始专心品尝起来。热气氤氲,里面是熬得稠稠的红豆汤,一个个雪白的汤圆在里面翻滚,甜蜜香气扑面而来。“汤包讲究皮薄、馅大、肉嫩、卤多”“吃汤包要先提后咬再吸……”这一刻,听着相关介绍,久远的南京味道变得如此妥帖、如此亲切。
同一片天空下,大家对很多东西的追求与认知都是一致的。包括美食,包括亲情,也包括在“一日阅遍金陵美”读城活动中新结下的友情。在浦口火车站,当听到《背影》中那个父亲蹒跚着翻越站台去为儿子买橘子,大家都被深深打动了。漫步南京眼步行桥,脚下就是滔滔长江,落日余晖洒在江面,眼前是一座从古老走向现代的城市新区。东南大学白俄罗斯留学生马小美动容道:“非常感谢今天的活动,让我能更好地了解南京文化,一天的行程,值得慢慢体会。”
从中华门城堡开始,到南京眼结束,一天的读城活动划上圆满的句号。活动领队、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陆远表示,整个活动路线经过精心设计,中华门城堡不仅仅是一个明代的城堡,附近的西街考古工地,代表了南京建城史的开端,而南京眼代表了南京最现代的城区,这种“穿越”贯穿了南京3100年建城史,把南京最精华的部分呈现给国际青年,能让他们更加了解、热爱这座城市。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