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从国门看百年口岸变迁 霍尔果斯跑出对外开放“新速度”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2 21:03:00

  国门,是国家主权的界碑,也是开放的大门。霍尔果斯,从古丝路北道的重要驿站,到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这里的国门见证着这个边陲小城变为了联通内外的重要口岸。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总台记者,穿过国门的“时空隧道”,看霍尔果斯如何跑出对外开放“新速度”。 

  霍尔果斯,地处中国西部边陲,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西承中亚五国,东接内陆省市,自古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北道咽喉。如今,这里更是成了中国向西开放最亮眼的通关名片。如果给霍尔果斯的成长配一本影集,最亮眼的就是这里六张国门的照片。今天,让我们翻开这本相册,跟随国门,一起去见证这座城市一路向前的发展轨迹。

  

  总台记者 宋文瑾:1952年,为了加强口岸管理,霍尔果斯建起了第一代国门,一排用红砖建起的平房,虽然当时少有商贸活动和人员往来,但屋檐上那颗红色五角星,彰显着新中国的自信与希望。

  第一代国门就矗立在这里,守卫着祖国。三十多年后,随着霍尔果斯正式恢复开放,第一代国门也迎来了对外开放的新使命。

  

  1986年,国门升级改造扩建到894平方米,门前通关过货的马路上也变得热闹起来。

  

  1991年,第三代国门启用,面积比上一代足足大了一倍多,一年后,霍尔果斯设立边民互市,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内陆边民贸易市场。几年间,边民互市交易额从1992年的2750万元,迅速增长至1998年的超过5亿元,累计交易额超过19亿元,口岸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为适应快速增长的过货需求,1996年,第四代国门正式启用,它的两边是出入境旅客检查厅,中间则是出入境货物车辆通道,是一代开放式格局的国门。

  

  2000年起,随着贸易运输从边境互市向大宗物资进出口转变,2008年,国门经过进一步的拓宽加高,第五代国门诞生了。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霍尔果斯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中国向西开放前沿窗口。

  

  霍尔果斯站货运车间主任 布音巴图·撒尔娜:2016年3月19日,霍尔果斯开行了第一趟中欧班列,标志着霍尔果斯通往亚洲、欧洲的这条大通道已经正式打通。

  

  总台记者 宋文瑾:就在2018年9月27日,第六代国门拔地而起,成为霍尔果斯最亮眼的新地标。

  

  同日,横跨亚欧大陆的交通大动脉“双西公路”全线贯通。口岸通关效率一年比一年高,货运通道越来越顺畅。

  

  霍尔果斯金亿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于成忠:我们原来在四代国门,出境、入境需要两到三天,现在需要6个小时。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六代国门开通以后,我们现在每年逐步增长,从原来的每天出车5辆,到现在出境每天300辆。

  

  据统计,从2018年起,口岸出入境车辆从6000多辆跃升至42万辆,增长近70倍;进出口货运量由3673.1万吨增至4556.6万吨,连续7年位居新疆首位。

  总台记者 宋文瑾:从第六代国门向南走几百米,我们就来到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的“黄金通道”。

  

  自开行以来,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班列年通行量从2016年的不足400列迅速增长至2024年的8730列,过货量也连年攀升。

  

  总台记者 宋文瑾:我现在就在中哈连接通道,一边是中国,一边是哈萨克斯坦,这里就是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占地面积5.6平方公里,是我国首个跨境贸易合作区。这里有上千家商铺,汇聚来自各国的近万种商品,如今已成为边境热门购物打卡地。

  

  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 戴娅楠:在这里旅客只需要持有护照等5类证件就可以进入,不需要签证,非常方便。自2012年封关运营以来,我们总共保障了5000万名旅客进出合作中心进行商贸洽谈、文化交流和一些跨境旅游活动。

  

  从驼铃到汽笛,从边陲小城到今天的现代化都市,霍尔果斯的国门越开越大,道路越走越宽。2024年,霍尔果斯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点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