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丨不懈努力打造“中国名片”——记奋战在刚果(布)和刚果(金)工地上的中国建设者
来源: 新华网
2025-10-05 19:57:00
新华社布拉柴维尔10月5日电 通讯|不懈努力打造“中国名片”——记奋战在刚果(布)和刚果(金)工地上的中国建设者
新华社记者郑扬子 史彧
10月,在刚果(布)西部的黑角港,打桩机和正在疏浚作业的船舶发出阵阵轰鸣。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黑角港东部码头扩建项目正在施工中。
早晨6时,项目经理林金铭就来到现场。他介绍说,这片海域的沥青砂岩层给施工带来难题,项目组为此成立攻关小组,经过多轮答辩与现场验证,赢得了外方认可。
项目常务经理鲁枝虎已连续驻守工地超过33天。“垂直度千分之一点八,”他拿着测量仪记录施工数据,“这个数据比法国标准的要求提高了不少。”
为解决打桩偏位问题,鲁枝虎带领团队白天守在打桩机旁记录数据,晚上组织技术复盘会,最终将垂直度控制在千分之二以内。“我不想让中国队伍在海外输给别人。”
在“浚海”号挖泥船甲板上,船长陈华正带领团队对环保溢流设施进行密封测试,“要确保不出环保纰漏”。从参数调试到运行验证,团队逐项排查、反复确认,直至设备稳定达标。年轻的工程师文飞扬把一盒月饼塞进当地学徒的工具包里,笑着说:“中秋快乐,一起加油!”
站在刚果(布)韦索—博科拉公路的起点,项目工程师董鹏望着伸向森林深处的施工便道感慨:“这是一条硬‘啃’出来的路。”
这条公路穿过沼泽和密林,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施工初期,路基几乎每天都会被暴雨冲毁。为筑起坚固路基,两国工人在齐腰深的水里测量、打桩。当看到通向市区的道路逐渐延展,建设者们感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的双子楼进场路建设工地,项目人员石学峰正在指导他的当地徒弟尤拉斯焊接,一遍遍演示,直到尤拉斯独立完成标准焊点。这样的“师徒搭子”在工地上随处可见。
“中国师傅毫无保留地教我技术,”尤拉斯说,“我们一起流汗,一起解决问题。我们不仅是同事,更是朋友。”
与布拉柴维尔一河之隔的刚果(金)首都金沙萨,一条环线公路将缓解这座大都市的交通拥堵。
由中刚基础设施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首都环线公路项目主线全长约72公里,分为西南环线与东南环线两段推进。2024年6月22日,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为项目奠基,如今公路主线已具雏形。
24公里的西南环线规划建设3座桥梁,其中姆富蒂桥率先开工。“这座全长120米的桥梁凝结着我们团队的智慧与汗水。”项目总工程师谭桥介绍,桥基地质环境堪称“地质博物馆”般复杂。中方技术团队运用冲击钻成孔技术,使桩身完整性、混凝土强度等关键指标全部达标。
金沙萨环线首次在刚果(金)引入三层立交设计,具有重要示范意义。谭桥说,这类桥梁建设在中国已司空见惯,但在刚果(金)却是开先河之举。他和同事们除了要与刚果(金)方面反复沟通、解释中国标准,还要一遍遍演示工序、把技术要点手把手传授给当地工人。
金沙萨环线的西北段、东北段已列入后续规划,未来将逐步构建完整的城市“外环网”,带动城市发展向外围延伸,缓解主城区拥堵压力。
在刚果(布)的密林深处,在刚果(金)的都市旁,中国建设者在不懈努力,为当地发展注入活力。他们的奋战,汇成中非合作的时代洪流;他们的足迹,成为一张张鲜活的“中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