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青春华章 |【小苏说·家乡水】 长江“最美转身” 托起“绿意生机”

来源: 我苏客户端

2025-10-05 21:30:00

  

   

  【编者按】 

  千年水韵,润泽江苏。在这片因水而兴、依水而盛的土地上,治水的智慧始终与为民的初心交相辉映。一代代奋斗者以水为笔、以民为本,将安澜兴水、生态惠民的时代华章,深深写入江苏大地的壮阔图景。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复兴的伟业更需青春力量的接续奋斗。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小苏说·家乡水》系列公开课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引导广大青年在行走水脉、读懂家乡中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长江奔涌东去,在即将汇入东海之际,于张家港境内温柔放缓,划出一道被誉为“江海交汇第一湾”的优美岸线。秋日的周末,江风掠过张家港湾的芦苇荡,翻起层层青绿浪涛,江面上偶尔跃出的江豚尾鳍,在阳光下划出银亮的弧线......眼前这让人心醉的生态画卷,数年前还难以想象。长江在这里,不仅完成了地理形态的弯折,更实现了一场关乎生态与发展的“最美转身”。 

   

  
  

   

  位于张家港西北部的张家港湾,是长江入海前最后一个超过90度的弯道。

   

  这片美出圈的生态岸线,十年前其实还遍布码头、工厂与堆场。仅仅拦门沙码头区域1.53公里的岸线上,就有着8处建材码头和7万平方米堆场。连居住在江边的当地人,都不得不面临“临江不见江,近水难亲水”的尴尬局面。

  改变始于2019年。这一年,张家港投入30多亿元启动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一场“退生产、还生态”的变革就此展开:9公里生产岸线全部调整为生态岸线,4平方公里规划产业用地彻底腾退,30公顷芦苇滩涂湿地逐步修复,140万平方米滨江亲水景观带串联成链......真正让“工业锈带”变身为人人向往的“生态秀带”。

   

  如今,张家港湾的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江豚逐浪景象频现。江堤旁5000余亩芦苇滩重现生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鸟中熊猫”震旦鸦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相继在这里落脚。

  图片 

  “以前想拍到震旦鸦雀要等上一年,今年已拍到两次了”,“打鸟”十余载的老摄影人徐国忠言语间透着欣喜。

   

   

  漫步在张家港湾边的永兴村,3.6公里长的江岸线上,飞鸟掠江而起;永兴园路上,年轻人踩着单车悠然而过;亲水平台上,阿姨们红绸扇翻飞;“小游园”里,孩子们在追逐嬉戏......

  微信图片_20230816104909.jpg 

  作为一个“靠江吃江”的渔村,永兴村曾一度因养殖业付出沉重代价:沿江61家养殖户养着成千上万只鸭子,内河成了黑臭河道,村里环境脏乱差。

  趁着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的东风,永兴村清退全部养殖户,告别了延续半个世纪的养殖生计,开启生态转型。

  如今的永兴村,古建、园林与荷塘相映成趣。“江湾锋光美学馆”“乡愁小游园”“有风小坐”“明清园”等9个幸福场景相继落成,“一馆一林一埭一园一湾”串珠成链,串起了村民的幸福生活。

   

  “在永兴村生活了近50年,我亲眼见证了泥路变林荫大道、田地变园林,江水变得越来越清,生活越来越惬意。”看到村子的巨大变化,村民黄胜良很是开心。

   

  村貌换新颜,发展的路子也宽了:村民们端起“旅游碗”,吃起“生态饭”,餐饮、住宿、农副产品销售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数据显示,永兴村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村集体旅游收入近400万元,“最美江村”的招牌越擦越亮。 

   

   

  离开张家港湾,沿着长江岸线一路向北,翠绿的岸线与澄澈的江面交相辉映,另一派繁忙景象也映入眼帘——在张家港港集装箱码头,货轮在泊位上有序装卸作业,一辆辆氢燃料牵引车在堆场往来穿梭......

   

  车轮碾过干净的码头地面,无一丝扬尘。而在这之外,看不见的“绿色”就藏在这氢燃料牵引车之中。作为全国首批投入使用的氢燃料牵引车,它们“吃”进去的是氢,排出来的是水,真正实现了全程零碳运行。这样一台氢能牵引车加满氢气后,能连续作业13个小时,一年下来能减少约40吨碳排放,还能降低30%的能耗成本。2025年1-8月,张家港港能源消耗综合单耗相比去年同期降低3.89%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氢燃料牵引车搭载的氢燃料电池和储氢瓶,都来自张家港的本土企业:华昌能源和国富氢能。围绕氢能,张家港已经构建起从制氢、储运、加注到应用的氢能全产业链。 

   

  拉起一条氢能全产业链,这座立于江尾海头的城市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老树发新枝”。“张家港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特别是钢铁和化工,孕育了世界500强沙钢集团,还汇聚了24家化工领域的世界级巨头。”张家港市发改委新兴产业科科长黄婧雯告诉记者。

   

  绿色发展浪潮奔涌向前,如何将环保压力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全新机遇?

  敏锐捕捉到氢能这一机遇的张家港,将以往钢铁、化工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副产氢,从无人问津的“废料”,成功转化为驱动城市绿色转型的宝藏资源。循着这一突破口,“中国氢能装备全产业链制造第一股”在这里诞生,全国首台民用液氢罐车也在这里成功下线。 

   

  顺江铺展的“绿色版图”,让张家港湾与自然水色交融,绘就一幅心醉的滨江画卷。与江共生、拥江共赢,这堂“江湾公开课”,既是“江海交汇第一湾”对母亲河的深情告白,也是这座大型滨江公园向世人发出的温暖邀约。

  编辑 |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周芃

  设计 | 唐诗韵

  视频 | 冯其坤

  部分内容来源 | 张家港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