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丨【小苏说·家乡水】守一江碧水,暖万家灯火!水上驿站点亮长江
来源: 我苏客户端
2025-10-06 18:29:00
【编者按】
千年水韵,润泽江苏。在这片因水而兴、依水而盛的土地上,治水的智慧始终与为民的初心交相辉映。一代代奋斗者以水为笔、以民为本,将安澜兴水、生态惠民的时代华章,深深写入江苏大地的壮阔图景。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复兴的伟业更需青春力量的接续奋斗。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小苏说·家乡水》系列公开课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引导广大青年在行走水脉、读懂家乡中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中秋的月亮圆了,长江上的灯火也亮了。一座座水上服务区,如星辰般点亮千里江面,让漂泊的航程有了家的温度。
千百年来,行船都是苦差事。曾几何时,长江上的他们逐水而居,却难见水的清澈;以船为家,却难觅家的温暖。由于水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长江干线曾被称为“没有服务区的水上高速公路”。如今长江大保护的民生温度,正随江风拂过万千航程,书写着生态与民生共赢的新时代答卷。
长江主流进入如皋沙群后,被分为北、中、南三汊,其中北汊5.48平方千米的水域,正是长江刀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曾经,滥捕、污染、栖息地破碎,让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跌至“无鱼”等级,“长江第一鲜”刀鱼不见踪迹,长江生态伤痕累累。
随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稳步推进,2021年,如皋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全面建成。全长近360米的服务区,像一条绿色长龙横卧江面,成了长江上的“生态驿站”。
“所有靠泊船舶的生活污水都会通过专用管道接入城市污水管网,直通污水处理厂,20分钟就能完成一艘千吨级轮船的生活污水接收。”如皋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站长左鹏介绍,这套高效回收系统如同船舶的“移动污水处理站”。而北斗智能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则将垃圾称重和智能分类后统一转运至岸上焚烧发电,确保“不落地、不进江”。如皋水上服务区运营以来,已处理船舶污水超3000吨、垃圾超500吨,真正实现了“全接收、零排放”。
这样的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在长江江苏段已是常态。2019年南京建成的江苏省首家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近年来正不断升级,重点探索水上垃圾分类模式,坚决防范重金属污染入江。2023年,镇江六圩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获评“长江干线水上绿色综合服务样板区”。这个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服务区不但为过往船舶提供免费污染物接收,还由此潜移默化促进船员环保理念转变。2024年,全国首个“碳中和”水上服务区在江阴投产。约1100平方米的全景式大功率光伏板年均发电约28万度,不仅满足服务区自身电力需求,还为靠泊船只提供岸电服务,多余的清洁电能还能输送至国家电网......
长江上的水上服务区,不只是守护江水清澈的“生态前哨”,更成了为“跑船人”搭起的“江上暖巢”。从前“跑船人”常年漂泊江上,补给难、歇脚难,日子总缺些归属感;如今靠泊服务区,不仅污水垃圾有处收、清洁岸电随手用,超市购物、理发、寄快递也无需上岸,漂泊的航程里,终于有了家的踏实与温暖。
船员沈忠勇以前总为江上收快递犯愁,家人寄来的衣物,得等船靠了岸、再托熟人转交,往往拿到时已错过季节。现在服务区设了智能快递柜,船刚停稳他就能取件,摸着包裹里带着体温的衣服,他忍不住感慨:“在江上也能准时接住家里的牵挂,这踏实劲儿,以前想都不敢想!”
江上的贴心服务还在不断延伸:无人机成了“空中跑腿员”,锚地的船只要缺生鲜、急用药,几分钟就能送到船边,再也不用为一点急事盼着靠岸;免费淋浴房与洗衣房更暖了人心,以前在江上只能用凉水匆匆擦把身,如今洗个热水澡、换上刚烘干的干净衣服,再累的航程也被熨帖得舒舒服服;连政务办事都不用再“跑断腿”,海事自助终端就设在码头边,船员不用特意将船靠岸再往政务大厅跑,指尖在屏幕上点几下,业务就能办妥当,24小时亮着灯的咨询机器,随时能解答疑问。曾经漂泊路上的麻烦事,如今在船上、在服务区里就都能解决,航程里少了奔波的慌,多了稳稳的安心。
万里长江,碧波映月,航船如织。江畔那一座座水上服务区,是守护母亲河的灯塔,也是一堂堂没有讲台的生态公开课。它们不言不语,却用银鳞再跃的欣喜和“跑船人”脸上漾开的笑意,将发展与保护共生的智慧,如涟漪般在江面上娓娓道来。这堂生动的课,是写给长江的深情告白,也是向每一位依江而生的人们,发出的一份关于未来的诚挚邀约。
编辑丨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赵恩婕
设计丨唐诗韵
视频丨冯其坤
来源 |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