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万里的相遇!江苏中医“天团”圈粉英伦民众
来源: 交汇点新闻
2025-10-07 20:20:00
一根银针,几缕药香,穿越古今,也连接东方和西方。当地时间10月3日,英国曼彻斯特罗奇代尔市政大厅内人头攒动,2025“苏中医·行世界”中医药文化欧洲行活动正在这里举办。道地药材、针灸推拿、药膳茶饮……现场集中展现了江苏中医药特色元素,这份源自东方的智慧“圈粉”欧洲民众。
汇聚多方力量,共促中医药国际交流新格局
“我右手拇指一直抖个不停,看了很多医生都没太好的办法,朋友推荐我来试试中医。”当地市民纳迪尔·汗(Nadir Khan)刚接受完针灸调理,便欣喜地竖起自己的大拇指,抖动的症状已明显好转。
“在英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接受中医药。”罗奇代尔市(Rochdale)市长Janet Emsley告诉记者,她了解到针灸被用于缓解慢性疼痛,草药被应用于康养调理,推拿与艾灸则帮助人们改善生活质量。中医药不仅能够“治病”,更能帮助我们“防病”,引导人们建立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与欧洲一直倡导的“预防为主”“健康优先”的理念不谋而合。“未来,我们期待与江苏在医疗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强联系,推动更多合作项目的落地。我们也期待中医药文化能够走进更多社区、更多学校,成为增进理解、促进友谊的桥梁。”Janet Emsley说。
实际上,中医药已经成为中英双方交流的新桥梁。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唐锐表示,中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不仅在英国,中医在欧洲各地都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江苏中医药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他希望江苏多与在海外的中医交流,充分用好国内资源,协助中医药“走出去、扎下根、发展好”,让中医药成为更加闪亮的名片,也为人类健康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悉,该活动由江苏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指导,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主办,新华日报社健康传媒中心承办。中国-英国中医药中心(曼彻斯特)、英国兰中医学院也对活动给予大力支持。
“江苏自古就是中医药文化交流的重要起源地,从徐福东渡采仙药到郑和下西洋,留下了中医药跨文化交流的历史印记。”江苏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赵明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苏中医·行世界”活动通过海外大篷车、中医药文化市集、系列短视频等形式,把江苏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呈现给世界,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英国是中医药在欧洲传播和发展的重要枢纽,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中英双方在中医药临床应用、教育科研和产业合作等领域的交流与互鉴。
作为主办方之一,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顾新东表示,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重要合作伙伴。许多中国人通过英超联赛的曼彻斯特联队、曼彻斯特城队的精湛球技,对这里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的喜爱。江苏今年也推出了中国近年来影响最大的群众性城市足球联赛,有近200万现场观众、15亿线上观众享受着足球带来的快乐。“就像足球拉近人们的距离一样,中医药正在成为中英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纽带。”
“英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有针灸诊所,中药店也陆续开了起来,”英国兰中医学院院长、中国-英国中医药中心主席汤淑兰从90年代开始在英国推广中医药诊疗和教育,如今她已培养2000余名“洋中医”。“虽然我的诊所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但患者还是源源不断地过来,这说明中医是没有语言障碍,更加没有国界之分的。”
以中医之道,共筑中英民心相通之桥
在展示环节,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无锡市中医医院、常州市中医医院、扬州市中医院的多位专家各自带来“看家本领”。
扬州市中医院展台前围满了好奇的观众。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金鱼中药香囊瞬间俘获人心。扬州市中医院院长徐益祥介绍,这不仅是装饰品,内里填充的多种芳香草药,更有祛湿辟秽、安神定志之效。来自曼彻斯特市民艾伦拿到了亲手制作的金鱼香囊后爱不释手,她把香囊放到鼻尖,闭上眼睛深深吸气,连声称赞:“这味道太特别了,闻了后很舒服。”
南京中医药大学带来的则是中医药文化和江苏“非遗”的碰撞。一盘盘精致小巧、形色诱人的药膳点心,一张张精美古朴的中医经典古籍书叶,引得大家纷纷驻足体验。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丹青介绍,这次带来的金陵非遗药膳茶点灵感来自药食同源的中国饮食文化,印刷体验也是将中医药经典古籍和来自扬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做了结合。“希望大家能在浓浓中国味道、书香气息中感受到中医药文化‘融入生命生活’的独特魅力。”Naila Sharif议员亲手制作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中医养生学专著《尊生要旨》中的“八段锦导引图”书叶,“太美了,这简直是Art(艺术)!”她连连称赞,并表示要带回家中珍藏。
曼彻斯特大学教授John Haskell在现场饶有兴致地品尝由无锡市中医医院带来的各类中药茶饮,无锡市中医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彭健耐心地解释着每一种茶饮的功效。John Haskell告诉记者,他的妹妹在美国加州学习中医,妹妹曾告诉他:“你得去试试针灸,你得开始了解中医。”所以当他出现消化系统问题时,他就想到中医,从那时起,他就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看到由新华日报社健康传媒中心与江苏省海滨康复医院联名打造的“好好喝茶”六连包养生茶时,John Haskell跟着彭健一字一句地读出“爷们儿茶”,引得在场观众笑出声来。
常州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主任吕志刚的推拿技艺让不少人在亲身体验后成为了中医推拿的忠实“粉丝”。Janet Emsley在参观至常州市中医医院展区时,被中医推拿技术所吸引,竟兴致勃勃地坐下,亲自体验。只见吕志刚手法娴熟,力道精准,通过揉、按、推、拿等一系列专业手法,为Janet Emsley舒缓肩颈疲劳。体验结束后,她起身活动了一下肩颈,脸上露出了惊喜而放松的笑容,对吕志刚的技术连连称赞。
在一旁做翻译的曼彻斯特大学大一学生林逸杨甚至在活动结束的第二天特意给吕志刚发来信息:“我看到您帮助一位女士推拿后,她充满活力地离开,那一刻我更加敬佩您,我想告诉您,我被您触动和启发了,这让我更坚定了学习医学的热情。”
英伦回响,焕发中医药传承新思考
斯托克波特市(Stockport)市长Kerry Waters,在参观了现场后告诉记者,中药确实非常神奇,能让人从身体内部得到治愈,而不仅仅是外在的。“我虽然还没有尝试过针灸,但我想,是时候去尝试一下了。”
无锡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陆西宛搓捻着手中细长的银针,让现场的观众亲身体验这份源自东方的“神秘”力量。面对主动上前体验的当地民众,陆西宛操作沉稳,通过精准取穴与娴熟手法,为体验者调理不适。“今天为现场十几位观众针灸,我自己也感到很意外,没想到当地民众对中国针灸治疗的接受度如此之高。”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外科主任、主任中医师黄子慧也有相似的感受,她告诉记者,在活动展示过程中,84岁的当地市民马丁来找到了她,说自己一家三代都是中医的粉丝,遇见一些健康问题时,会首先想到找中医来进行治疗。“这也说明在曼城当地的中医做了大量的工作,才让中医药在当地获得认可。”黄子慧说。
现场参与者的热烈反响也激发了江苏中医人的自信和新的思考。“通过在活动上与英国的民众交流,我更为中医中药而感到自豪。”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颜延凤说,“因为这里的百姓看到了中医药的疗效,所以才会信任我们,这也激发了我们回国后好好发展中医药的决心。”
从一枚香囊、一块茶点到一次推拿、一根银针,江苏“中医天团”用专业与真诚,让曼彻斯特市民看见、尝到、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不仅是一场文化展示,更是一次健康的对话、信任的建立。
无锡市中医医院副院长王金桂感慨:“这次活动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将中医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它所获得的跨文化认同令我们感动,将激励我们更好地传承这门古老智慧,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活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琳 蒋明睿 安莹
图片、视频 许丰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