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丨江苏无锡:“三水共治”,书写新时代“太湖美”新篇章
来源: 无锡日报
2025-10-12 20:54:00
十里明珠,七里风光。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太湖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反复强调的“国之大者”。如今,万顷湖光尽凝碧,太湖风光渐入佳境:“颜值”更高,2024年太湖平均水质指标达到Ⅲ类,本世纪以来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标准;旅游更旺,无锡与苏州之间重启“太湖水上游”,游客可在沿途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
紧盯太湖治理,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市委领导下,综合运用立法、监督等多种方式,聚焦聚力、依法履职,不断巩固提升太湖综合治理成效。
突出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并修改完善《无锡市排水管理条例》《无锡市河道管理条例》《无锡市湿地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逐步健全筑牢以《无锡市水环境保护条例》为主体的“1+8”涉水法规制度体系,为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通过久久为功的立法工作,守护太湖万顷碧波。近三年来,百姓对污水集中处理满意率连续位于江苏省前列。太湖水质改善,还带动区域生态价值提升,2025年春节假期太湖无锡水域周边游客量突破155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9.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58%和27%。
紧跟形势,持续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无锡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系统布局重大科创平台、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等9个方面为科技创新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路线图”,推动政府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切实退出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从根本上为太湖水环境持续改善减负。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紧抓“根源”才能换来太湖的水清岸绿。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开展长江保护法、湿地保护法、《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无锡市湿地保护条例》执法检查,运用法治方式巩固和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从多维度助推太湖治理工作。在每年4月召开的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上一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突出水环境保护工作,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列入听取审议范围,督促政府严格对照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目标任务,深入推进实施《无锡市生态环境基础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目标任务,深化多年治理成效。
2025年,针对太湖流域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无锡市人大常委会继续开展联动深化监督,并结合听取审议《无锡市排水管理条例》实施情况,对当前全市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中遇到的困难“把脉问诊”,形成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专题调研报告,推动政府部门尽快解决相关问题。无锡市人大常委会还与苏州市、常州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开展工业污染、生活污水治理专题调研,互相借鉴有效经验,合力推进太湖水域生态不断向好。
守护一湖清水,流域内的每根“毛细血管”都至关重要。无锡市人大代表邓超就是太湖流域支流的坚定守护者。
“无锡是太湖治理保护的主战场,作为一名基层社区书记,我将从自身做起,进一步增强河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邓超在无锡市人代会上建议,推动太湖流域重要支流洋溪河清淤工程落实。他认为,作为河长,要持续激发社区干部群众治河护河的积极性,还要注重平时的督查和考核密度,结合环境监管网格化建设,定期巡查村级河道及排水口,让各项制度落实不流于形式,为太湖治理持续稳中向好作出基层贡献。
近年来,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分别将“关于加强太湖无锡水域治理专题监督的建议”“关于解决桃花山垃圾填埋场污染问题的建议”列为重点督办建议,组织相关专业领域人大代表深入调研,收集群众意见,助力解决有关问题。推动代表积极投身太湖治理,拓展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让代表听取民情、摸清“水”情。
从2007年的蓝藻之痛,到实现全年Ⅲ类水质,太湖治理成功“逆袭”。晨光熹微的宁静与落日黄昏的秀美,勾勒出太湖的动人画卷。持续向好的太湖水质,为红嘴鸥、“太湖三白”等多种生物栖息繁衍搭建了天堂。无锡这颗璀璨明珠,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太湖美”新篇章。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萍、徐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