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扬眼视频

全国爱眼日|眼底病扛了二十多年,如今用上国内首款“东风导弹”,5分钟解决问题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6-04 20:36:00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4000万的眼底病患者。眼底,包括视网膜、视神经、黄斑、脉络膜等重要组织。作为眼球后部的内层结构,眼底不仅直接关系到视功能,也因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等可能导致的眼底病变成为全身的健康“窗口”。

全国爱眼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进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见到了深受眼底病之苦的患者徐先生,而他一抗就是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前出现症状:看地面都是对不齐的

“那时候是2003年,我是做工程的,当时是觉得两只眼睛看地面不平整,一边高一边低。”57岁的徐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眼病实际上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苗头。但他坦言,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好好治疗。

究竟是什么病剥夺了徐先生的“眼底光明”?南医大眼科医院眼底科副主任医师周芬告诉记者,徐先生所患的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又简称为“中浆病”。这是一种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以中心凹浆液性脱离为特征,通常局限于眼底后极区,多见于中年男性。而中浆的主要症状就包括视物模糊、中央暗点、视物变形。

中浆病虽然被认为是可以自愈的疾病,部分患者在4-6个月可以自身修复正常。但同时专家指出,中浆病可能反复发作。有的病人不能自愈会造成迁延不愈。由于长期的视网膜水肿会导致黄斑区的结构发生破坏,产生并发症,比如在黄斑区可出现新生血管,出现黄斑区的萎缩,都会导致中心视力的严重障碍。

由于多年来徐先生一直没有接受过规范治疗,拖得时间也比较久,目前徐先生右眼已经出现了新生血管,情况复杂又棘手。

五分钟精准狙击,奔赴“眼底光明”

“黄色区域600mw有些出来了,550mw可以,调到脉冲模式。”咔嗒、咔嗒、咔嗒……在激光治疗室,只见周芬主任正操作着一台不算很大的设备。设备左侧是一个小巧的机头,紧邻的右侧是一个大的显示器,这便是国内首款最新的眼底智能导航激光。周芬主任右手遥控着把杆,左手不时调整着位置,右脚则控制着“打激光”的频次。

“以前也听病友说过做激光,但一直很犹豫,主要还是怕激光打不好反而带来了副作用,这也是这么多年没治疗的原因。”徐先生告诉记者,这次来南医大眼科医院就诊下定决心好好治疗中浆病后,得知目前已经有了如“东风导弹”精准打击系统般治疗眼底病的技术,便在专家的建议下抱着最后的希望选择一试。

导航激光智能在哪儿?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在打激光之前,医生会先将造影图导入设备,再将造影图与实时眼底图片重合,紧接着勾画需要被保护的视神经和黄斑等核心区域作为安全区,设计激光靶区,再进行精准“狙击”,全程约莫5分钟。实际进行激光的过程不过2分钟。

周芬主任介绍,眼底导航激光的工作原理实际上是通过实时高清成像技术,捕捉眼底图像,并结合眼部影像图片(血管造影、血管OCT等),进行人工智能辅助的数字化治疗方案规划,精准定位病变区域。同时导航激光能够自动追踪眼球的微小运动,确保激光能量精准投射到病变部位,同时避开正常组织。

在专家看来,比起过去依赖传统裂隙灯的激光治疗,被赋予导航功能的技术不仅提高了治疗的精准性、安全性、快速性,还减少了对患者正常眼底组织的损伤。

记者了解到,徐先生在智能导航激光术后通过一段时间的检查治疗,已经逐渐恢复。周芬主任提醒,因为眼底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但有较高的致盲风险,所以应定期做专业眼底检查,尽早发现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和视神经疾病等,有效保护视功能。眼底病变高危人群如高度近视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更应引起重视,如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严重时单眼或双眼视力大幅下降,甚至无光感、视物缩小变形、视野缩小或有暗影,或眼前有黑的“漂浮物”“蝌蚪”“蜘蛛网”等症状时,切记及时在专业的眼科就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