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头条|幼师带“地贫”基因被举报后遭解聘:“我不是患者,希望继续当老师”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6 18:09:00
近日,厦门一幼师因被举报携带“地贫”基因而遭单位解聘的事引发全网关注。地贫(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当事女子林芳(化名)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自己只是地贫基因无症状携带者而非患者,平时身体健康,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2024年4月她参加了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教师招聘,顺利通过体检入编。然而,入职后,她持续收到频繁举报,最终被单位解聘。调查中,林芳才发现举报人是拿她产检时的基因检测材料进行的举报,“我只是基因携带者,不是患者,我觉得此举不公平。”
女子入编后频繁被举报
举报材料是产检基因检测
林女士是福建人,2023年7月生下双胞胎女儿。产前她响应福建省号召,进行“地贫”基因筛查。地贫(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因血红蛋白合成异常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功能缺陷,引发贫血。根据基因缺陷类型分为α型、β型,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无症状,重者需终身输血或骨髓移植。
林女士的基因检测结果为“β型地中海贫血(CD41-42突变杂合子)”,属于无症状地贫基因携带者,轻症。林女士说:“我平时身体很好,除了看牙科很少去医院,这个基因完全不影响我的生活。”也因如此,她产后在照顾两个女儿的同时积极备考,2024年4月考上了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的教师编,并且通过体检顺利入职当地一家幼儿园,“我大学学的幼师专业,这份工作很适合我。”
当事人报告上显示“地贫基因携带”
然而,入职4个月后,林女士被教育局纪检部门通知有人匿名举报她携带“地贫”基因,有健康问题。“于是我又去了医院体检,但结果显示合格,我并没有贫血症状。”林女士说,虽如此,她仍然经常被举报,有时候上着课,就会被领导叫走,让配合调查。“我觉得这个事情很蹊跷,多方打听,最后得知举报材料是我产检时做的基因检测。我的产检资料只有父母和丈夫有,我觉得不可能是父母所为,我搬离了原来的家,起诉离婚。”林女士表示,今年初,她与丈夫正式离婚,“后来我收到的匿名举报变成了实名举报。”
当事人在妇幼保健院的检查结果
被单位解聘很无奈
两次申请复核
紫牛新闻记者查询了解到,《福建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第三条中曾明确规定:血液系统疾病,不合格。单纯性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男性高于90g/L、女性高于80g/L,合格。林女士被以“患地中海贫血、隐瞒病史”为由举报。
林女士说,自己虽然是“地贫”基因携带者,但平时没有贫血症状,不属于“地贫”患者,也没有隐瞒病史之说。“一般入职体检不会做基因检测,我以前入职国企,也顺利通过了体检,这次考教师编,体检时医院也表示合格。我的健康状况完全能胜任工作,我觉得这不应该成为解雇我的理由。”
当事人被幼儿园解聘
尽管如此,2025年6月,她仍被任职的幼儿园解聘。林女士不甘心,向厦门海沧区教育局提起复核申请,6月28日,海沧区教育局复核决定维持解聘处理。局长表示,依据医生的诊断结果改变解聘决定比较牵强,但林女士称,“我认为自己被解聘的根源在于实名举报。他们可能是迫于压力,为了尽快解决这件事。”
记者从一份厦门海沧区人事处的录音中了解到,一般情况下,人事录用只看入职体检医院的结论,“医生认合格,我们就认,林女士遭遇被举报的纠纷比较特殊。”
7月,林女士再次前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5年海沧区教师招聘体检指定医院),以教师入职体检标准进行体检,体检前主动告知携带地贫基因、手术史等信息,但经过共3次血液检测,仍然得到合格结果。8月,林女士提交合格体检证明,向海沧区人社局提起再复核申请。
当事人申请复核失败
“地贫”基因携带者可否豁免?
体检标准尚需明晰
林女士说:“我和前夫离婚后,需独立照顾女儿,我觉得自己不能没有这份工作。我要是自己能力不行被解聘,那没话说,但因为反复被举报就丢了工作,我感到合法权益被侵犯。我的事情只是个例,但我希望‘地贫’基因携带者能够被关注,更多像我一样的人需要合理的规定来维护合法权益。”目前,林女士的申请复核仍然在进行中。
9月26日,厦门海沧区人事处回应紫牛新闻记者,已收到林女士的申请复核材料包括她的体检证明,目前仍在联合教育局调查处理中,有新进展会告知林女士。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有多名教师向福建省教育厅反映因携带“地贫”基因被拒聘。厦门海沧区教育局局长曾表示:“地贫基因携带不影响工作,不影响生活,也不会传染给别人,从公平的角度,应该修改目前的体检标准,不要因为有的人正好去做基因检查,反而失去了工作机会。考教师编的体检标准中对于血液疾病的定义应该更清楚一些。”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的事业单位招聘体检标准中,相关规定的表述是“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携带者、静止型、轻型)且血红蛋白高于90g/L,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可给予合格。”目前,厦门海沧区教育局已起草建议书,希望修改教师招聘体检标准。对基层的反映,福建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也作出了积极回应。
多说一句:不妨多点人性化举措,让“地贫”基因携带者收获关怀
采访过程中,林女士思路清晰,她平静地阐述着自己的遭遇,但倾听者不少都为她感到揪心。她本已按照正常体检流程入职,顺利通过体检,成为一名幼师,但有心人竟拿出她私密的产检基因检测资料,不断举报,不断给当地部门施加压力,最终给她的求职之路加上了一道“硬门槛”。更让人无奈的是,有关部门表示,一般来说,入职体检通过了,医生表示合格了,就没有问题了,很多人不做基因检测的话,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是“地贫”基因携带者。然而,当一份份举报材料送往纪检部门,林女士不得不反复接受调查,终日被心理压力笼罩,以至于在“天生基因”的牵连下,最终被解聘。讽刺的是,她多次去医院检测,医院报告仍旧显示她的体检标准为合格。这让她怎么也咽不下这口“窝囊气”。
当林女士将自己的遭遇发布于网络平台后,不少有类似经历,因携带“地贫”基因求职时被区别化对待的网友接力发声,并有网友提出,基因检测是产检和孕检的常规一环,不少女性求职者都是因为生育而发现自己成了“地贫”基因携带者,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否加剧了入职的不公。
林女士被举报的纠纷只是个例,但她的困境却是很多“地贫”基因携带者共同的经历。
记者查询资料了解到,地中海贫血男女皆有,轻型不需要治疗,生活护理得当,不会对生活质量和寿命造成太大影响,携带“地贫”基因者,很多情况下不会发病,也能从事各类工作。正如相关部门领导也表示,也许当年的标准有些跟不上时代了,对血液疾病的定义不应该止于模糊的一句话,而该加上一句贴心备注,这些更为明晰的规定,对求职者来说,就给他们的职业选择带来了新希望。正如林女士所说,她发声的目的,不仅是希望解决自己眼前的困境,更希望为“地贫”基因携带者带来更多关注,给更多同类人带来一束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冰晶
实习生 孙舒颜
剪辑 马斌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