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初中生临摹20米《清明上河图》巨幅画卷!中华中学美术实践课太会“玩”了
2020-11-30 18:22:41

300多人,8个班级,为期3个月,绘成一幅精美的新版《清明上河图》……这是南京市中华中学初中部初二年级的一次美术实践。11月30日的晨会上,学校美术老师马敏向全校师生展示了这一凝聚了全年级心血的画作。记者了解到,后期这幅20米长,0.84米宽的画作将被装裱并在校园内展示。

为期3个月,不仅是作品复刻更是向优秀传统致敬

“这是我们八年级美术课本中的一节综合探索课,我从九月份开始准备,十月份同学们陆续开始临摹绘画。”美术老师马敏告诉记者,《清明上河图》是历史上第一次描绘繁华街景充满生活气息的长卷,它每隔数年才向世人展示一次,其珍贵性不言而喻。她在设计这节综合探索课时,特意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一边临摹一边思考这幅历史巨作的意义。

然而,找到《清明上河图》整幅图的高清版实属不易,马敏老师找到的文件大小就有2.8G。她将画作平分成8个部分,再分配到每位同学,平均每人要画的内容约A4纸大小。同学们画完后,马老师再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小心拼贴,最终创造出了这幅复刻版巨幅临摹作品。

“我曾担心同学们是否会有耐心画完,画好,会不会认为临摹只是简单的重复。然而当我看到同学们在临摹的过程中搜索历史,发现了很多老师都不知道的有意思的小细节和小故事,比如曲柄轱辘的应用,宋代的交通运输工具,中国古桥梁建筑的知识甚至宋人的衣着服饰等等,我觉得这次美术实践的意义正在于此。”马老师认为,这幅画作不仅是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幅物质成品,更是凝聚全年级同学努力的精神杰作,其中蕴含了同学们对宋代历史、人文艺术、建筑构造、物理运用等方面的学习体会。

艺术创作大家学,学生讲解视频全校播放

每个班级临摹画作的一部分,那么怎么才能了解其他班级同学们画的内容呢?中华中学初中部便给每个班的学生代表拍摄了讲解视频并拼成合辑,播放给全校同学观看。

“大家看,在整幅图的最中间有一座虹桥,虹桥下是很多小贩在摆摊,非常热闹。而在虹桥两边,有两根柱子,柱子外面一个摊位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视频中,初一(1)班刘子萱讲解道,这两根柱子在当时就是一个法律规定的界限,商贩是不允许在界限外摆摊的,咱们现在大街小巷也会有这样的规定,“不过现在随处摆摊可能会被罚款,但在宋代可是要打板子的哦!”

“我在临摹的时候发现了一处有趣的地方,它就是画面中的望火楼。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宋代曾经历了大大小小40次火灾,所以在城防方面比较谨慎。”初二(5)班叶紫君介绍,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望火楼却空无一人,望火楼下竟然还被改成了饭店,这说明北宋时期在防火问题上是可能相对涣散的。

“有一位同学告诉我,她觉得《清明上河图》像一篇优秀的作文。从乡村到汴河两段,像作文有开头结尾;各种生动的细节和留白,又像作文中的详略得当,高潮迭起,我觉得这个比喻非常恰当。”马老师说,同学们用笔触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绘画风格,完成了这幅基于历史传承,又融合现代思维的新版本的清明上河图,非常不容易,“有发现,有创新,这是属于大家的艺术创作”。

通讯员 张艳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欣 李晨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