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两千年侠义精神,这位有真功夫的作家新作《十侠》问世,邱华栋:侠义精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12-01 16:10:43

当今文坛,会写武侠小说的作家不少,但有真功夫的作家却不多,当代著名作家邱华栋算是其中一位,近日,邱华栋最新历史短篇小说集《十侠》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十位侠客,十篇故事,从春秋战国到明清,讲述了十位各具特点的侠客的故事。这些故事的叙述各有腔调,或活泼,或苍凉,或清逸,或悲壮,写出了侠的不同侧面。11月29日,邱华栋《十侠》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现场,邱华栋说侠义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下,在追求和实现以及确认文化自信方面,侠义精神依然有着它的当代意义。

创作缘由

向自己文武双全的老师祝寿

邱华栋初一的时候开始练武术,在新疆昌吉州二中读书的六年时间里,同时也在州业余体校二中武术队参加武术训练。当时,他所在班级的语文老师黄加震担任武术队总教练。黄加震老师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在邱华栋眼中,黄老师文武双全,“我初一开始就跟他练武术,学写作文,所以我的作文也经常一百分,武术练得好像还可以,不算最好”。虽然只是课余训练,但每日早晚两个时段的高强度训练加起来也有三四个小时。他从蹲马步的基本功开始练起,到练组合拳,再到学习长拳、南拳、通背拳套路;器械里面,刀、枪、剑、绳镖都练过。上了高中,又练了拳击和散打。武术队很多师兄弟、姐妹多次参加全国武术比赛,不少人都拿到了名次和奖牌。在他们中间,邱华栋自认是“比较一般的运动员“。去武汉上大学后,他停止了训练,改踢足球,因为他念的是大学中文系。

黄加震老师去年80大寿,邱华栋突然觉得自己也50大寿了,就觉得是不是要给自己当年的语文老师和武术教练写一本书,重拾15岁时的梦想,“写一本武侠小说,给我的语文老师和武术教练的80大寿献上一个小礼物,我去年年底写出来,今年春节前后又打磨了一下,交给人民文学出版社运作”。 这就是《十侠》出版的由来。

如果回到古代

活在今朝,第二选择愿意回唐朝

这不是邱华栋第一次写武侠小说。十五岁的他,因为读金庸、梁羽生和古龙的小说,来了劲头,结果没有写成功。近两年,邱华栋读了不少正史、野史、轶闻杂记、汉魏笔记、唐传奇、宋代话本,明清侠义小说,民国武侠小说等,这本短篇小说集,他认为“可能也呈现出我的阅读经验的影响。”

现场,主持人问到如果选择一个朝代,一个时代,最想到哪里?邱华栋想了想,回复说:“我觉得很难说哪个朝代,现在就挺好的,我还写了另外一本书《北京传》,其中写到唐幽州,如果问我我愿意在哪?我会说愿意在唐幽州。”邱华栋随后解释说,因为地方没变,仅仅是时间变了,空间也没有变,还是北京,“我喜欢那会儿,因为这个地方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一个唐代的边境军事重镇,并不是首都,所以那时候北京特别热闹,各种少数民族都有”,邱华栋特别提到还有好多诗人从长安过来,“陈子昂来的时候从一个土台子登上去,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台子我找了好几年都没找着。后来李白也来了,也写了一首长诗,他写完以后喝醉了,就让人抬走了,那会儿比较热闹”。

邱华栋是个文学多面手,他写现代小说,作文学评论,如今又写起历史武侠小说来。他说:“我写小说已逾三十五年,我不喜欢被认作为一成不变的作家。写小说,应该具有创造性而不应服膺于定论。为了保持写作兴趣,我经常换换手,左手写了当代的,右手就写历史的,也许以后还会尝试科幻小说。”

业内评价

为未来武侠小说的创作,探索出另一种可能性

《十侠》从第一篇《击衣》到最后一篇《剑笈》,篇目顺序,是按照小说所涉及的年代,由远到近。《击衣》写的是春秋晚期刺客豫让的故事,《龟息》以秦代为背景,《易容》则从王莽新朝的覆灭引出来,《刀铭》取材于《后汉书》,写东汉;《琴断》重写了魏晋名士嵇康的故事,《听功》以唐太宗李世民换立太子事件作为叙述的线索,取材自《旧唐书》;《画隐》来到了宋徽宗时期,宋徽宗的艺术修养之高人所共知,写的是一个关于画的故事;《辩道》和蒙元时期忽必烈召开的一次佛、道两家辩论有关,《绳技》想象了建文帝败于燕王朱棣后究竟下落如何;《剑笈》的背景则是乾隆皇帝让纪晓岚编修《四库全书》,部分情节取材自《古今怪异集成》。

这部作品的问世在业内引发高度好评,文学评论家,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学昕这样评价邱华栋的《十侠》,“从文学写作的审美层面看,其叙述语言通俗平易,叙述节奏舒缓有致,文字推进克制,文体结构和格局大气、洒脱、从容不迫,叙述注重情节、故事逻辑的严谨,细部修辞不拘一格。小说的文体,格调优雅,没有传统“类型小说”那种固化、粗鄙和轻浮炫耀之气。具体按着文本叙事内容的年代,两千余年的历史烟尘,帝王平民的存在轨迹,恰如空谷足音,穿越时空,依次飘然而至。”在《中国武侠小说史话》的作者林遥看来,《十侠》“是侠客在“江湖”和“庙堂”间的激越长啸,是武侠小说历经数次嬗变之后,复归“原侠”宗旨的书写。作者又非普通的武侠小说作家,文本叙事脱离武侠小说程式化的写作,着重追求人物内心世界和处世行为的变化,为未来武侠小说的创作,探索出另一种可能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