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工”引入课堂 大学语文还能这样上
2020-12-02 11:28:54

学生创作的扬州文化手抄报

学生零距离接触扬州剪纸

大学生走扬州传统技艺课堂,感受其中蕴含的精益求精、专注、突破创新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1

融入大量扬州文化

大学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

“你们这是上专业课吗?”“错,这是我们大学语文课的作业!”近日,扬工院的同学们在朋友圈晒出身着汉服、诵读扬州古典美的诗歌的照片,原来这是大学语文课的拓展任务。

记者在扬工院采访时发现,这里的语文课从“讲故事”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地方文化。“语文组全体老师整理后发现,大学语文课程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有很多优秀的篇目都蕴含着‘扬州工’的精神。”语文组老师邓虹告诉记者,她们在教材精选了《柳敬亭说书》《论毅力》等启发性文章,并让学生延伸阅读《核舟记》《口技》等。经过课堂的初步学习,老师们由此引发出对“扬州工”的系列介绍。

“很有意思,让我们有话可说。”陈同学告诉记者,他一直对中学语文不太感冒,因为觉得那些文章离自己的生活较远,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进入大学后,他才感受到语文的真谛。

为了让知识点落地生根,老师们在课后设计了让学生“站起来”“动起来”的语文任务,比如以诗词、文学、扬州、运河、古街巷、盐商、青春等为主题独立自办一份手抄报;写一首诗词,一段小文,“学生还可以通过每天朗读一段好的文章,或吟唱一首诗歌,读一本好书等方式来开展语文互动。”邓虹说。

2

零距离体验“扬州工”

学生们快速了解融入扬州

“根据我们的调查,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不是不喜欢《大学语文》课,而是不喜欢既有的一些课堂模式,学生期待高效愉悦的课堂,期待有真正意义的课堂对话,期待让学生产生共鸣的好教材。”李同学说。

记者了解到,扬工院的大学语文课不仅坐在教室里,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老师们创新推出了“体验式”学习方式,让学生走出校园。

“地处扬州,我们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精神资源,充分挖掘扬州的地方文化资源,给学生更深刻的启发和熏陶。”邓虹告诉记者,通过对扬州古琴、雕版印刷、玉器、剪纸等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和实地参观,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扬州传统技艺中蕴含的精益求精、专注、突破创新等内涵。

“参观雕版印刷博物馆,看到雕版大师一笔一画一刀地雕刻每一个字,师傅们将这些工艺做到了极致,做出了美感,带给我们很多感动,他们身上的精神永不过时。”刘同学说,“扬州工”精神也感染着学生们。

“我们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认真专注地去完成课下任务,比如‘诗·扬州’微视频大赛,学生们精益求精,请汉服社学生穿汉服出境、一遍遍配诗配乐、打磨视频,为大家呈现了诗歌扬州的古典美,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邓虹老师说,依托教学改革,语文课程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在耳濡目染中进行价值引领、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