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戏更好看!京剧《梅兰芳·蓄须记》开启京津沪巡演
2020-12-02 11:44:05

“明明如月溯流光,歌裁罗带舞作裳。一夜春风归燕子,千门万户看梅郞。”经历了一年多的细致打磨,由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集团京剧院创排演出的江苏艺术基金2020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京剧《梅兰芳·蓄须记》,将于今晚在天津保利大剧院正式开启京津沪巡演。

将一代宗师铮铮傲骨搬上京剧舞台

对于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来说,梅兰芳先生是从江苏走出的京剧大师,作为同乡后辈,将梅先生的事迹搬上舞台,是江苏京剧人对大师的景仰,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梅兰芳·蓄须记》以1956年梅兰芳回故乡泰州祭祖演出,适逢收到邀约赴日巡演而勾起十五年前的一段往事为切入点,讲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困于香港的梅兰芳欲回上海,苦无船票。昔日赴日演出时结识的日本歌舞伎大师之子中岛丰也带来归沪的船票,也带来了日本军方勒逼梅兰芳参与庆贺演出的要求。面对日寇铁骑的威胁,梅兰芳先生誓不屈服,以伤寒针自残,拒绝登台。梅先生的凛然气节令同样出生于艺术世家又仰慕京剧艺术的中岛钦佩不已。在日寇的步步紧逼之下,梅兰芳先生依然蓄须明志,在盛年之际告别舞台,誓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

2019年10月18日,作为2019中国泰州梅兰芳艺术节开幕式,在泰州大剧院首演,此后又作为2019紫金文化艺术节特邀舞台剧目在南京亮相。今年9月起,本剧开启了江苏巡演模式,在南京、连云港、张家港、苏州、常州等地演出多场。今年10月2日,该剧登陆第三届紫金文化艺术节在南京再度上演。经过一年的打磨,展现在舞台上的《梅兰芳·蓄须记》显得更为成熟流畅,赢得了领导专家、媒体和普通观众的一致好评。

荟萃全明星主创团队与江苏京剧青年力量

原创京剧《梅兰芳·蓄须记》由国家一级编剧罗周担任编剧,一级导演徐春兰执导,一级作曲谢振强担任唱腔设计,一级作曲吴小平作曲。剧中主角梅兰芳特邀戏剧梅花奖得主、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傅希如饰演。

在演员阵容上,《梅兰芳·蓄须记》堪称青春洋溢,不仅主演傅希如是上海京剧少壮派的领军人物,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也派出了清一色的“青年军”,剧中中岛丰也、福芝芳、冯耿光、朱复昌、小栗葵、梅葆玖、梅葆玥等主要角色均由京剧院的优秀青年演员饰演。

对于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来说,在这样一部大戏中,完全以青年演员担任主演乃至主要演员阵容,一方面是因为不少青年演员如张婷、张智博等,已有多部大戏的主演经验,演技趋向于成熟,也得到了戏迷观众和业内前辈老师的认可。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能够借大型剧目的创排,给更多的青年演员舞台展示的机会和提升自己的平台。通过与高水准主创团队的交流合作,可以让青年演员开拓眼界,提升艺术素养,而与名家同台则可以让他们以工代练,在增加舞台经验的同时,也能博采众长,学到更多的东西。作为江苏京剧领头羊,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一贯重视对青年演员的培养和艺术人才后备梯队的建设。这一次在《梅兰芳·蓄须记》中,之所以采用全青春的主演阵容,也是对京剧院近年来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次检阅。

精心打磨铸造越演越耐看的精品力作

相较于一年前首演时的版本,即将在京津沪上演的《梅兰芳·蓄须记》在情节与音乐唱腔上进行了微调,使得剧情发展更为流畅,节奏更加紧凑,唱段也更加集中,令演员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也能够更好展现出演员自身的特色。在声光电舞美恰到好处的衬托下,主演傅希如以潇洒的扮相,飘逸的身段,清亮高亢的唱腔艺术的再现了梅兰芳先生极富人格魅力的形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傅希如表示:“今年的戏比去年更好看,去年初演时还有几分青涩,今年扮演梅先生,我希望台上举手投足就能流露梅先生的气质神韵,而不仅仅是努力地去演、去表现。”

除了傅希如,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的青年演员们也在舞台上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在此前的江苏巡演中,有媒体对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青年演员的表现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反派’中岛丰也的扮演者张智博也贡献出了可圈可点的表演。他利用身段、动作、唱腔将中岛细腻的情感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一折《拒票》里,梅兰芳百般拒绝船票,中岛丰也无奈之下,抬起手,指向梅兰芳,停顿了几秒,叹出一声‘好。’这个‘好’字虽然短促,却包含着气愤、惋惜等多种复杂的情绪,张智博利用颤抖的手指与语气相配合,完美地将情绪表达出来,感染了观众。除了梅兰芳、中岛丰也的精彩演绎外,这部剧展现的人物群像也都是立体和丰满的。福芝芳作为梅先生的贤内助,外表温柔美丽、大方得体,内心坚韧执着,机敏果断;冯耿光作为梅兰芳的挚友,仗义出手,倾力扶助,成为梅兰芳最忠实的依靠......”

据悉,在12月2日晚天津的演出结束后,《梅兰芳·蓄须记》将转场北京,于12月5日、6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演出两场,12月9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出一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艳

通讯员:韩琛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