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记 | “唐宋八大家”座次怎么排
来源:紫牛新闻
2020-12-03 15:13:24

12月2日,“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辽博用115件展品述说“唐宋八大家”丰富的人生历程。

“唐宋八大家”这个称号是如何得来的?在宋人心目中,“八大家”和现在的又有何不同?

从一套课外辅导书说起

淳熙四年(1177),南宋孝宗皇帝翻阅江钿编纂的《圣宋文海》这部宋朝诗文集,颇不满意。他让有关部门先去校正,之后再发行。这年11月,翰林学士周必大夜班当值,就和孝宗说,《圣宋文海》这部书收取本朝诗文虽多,但庞杂无法度,不如让馆阁重新编定,这样才能传之后世。孝宗觉得有道理,让参知政事王淮、李彦颖推举主事之人。李彦颖推举著作佐郎郑鉴,孝宗“默然”,又问王淮,王淮推荐了自己的老乡,说:非秘书郎吕祖谦不可。孝宗很高兴,同意了。

吕祖谦出身于累世业儒的官宦之家,吕家名人辈出,从唐到宋,有吕韬、吕蒙正、吕夷简、吕公著、吕好问等。全祖望统计过,从吕公著到吕祖谦的儿子吕延年,共7世17人名列《宋元学案》。

吕祖谦奉孝宗旨意,费时一年,编纂了一部《皇朝文鉴》,收录北宋时期313人诗文2401篇。这部《皇朝文鉴》一经编成,各地纷纷刊刻,十分畅销,南宋学者王应麟还将它列为科举参考书。

这部著作,共收录王安石337篇、苏轼289篇、欧阳修170篇、苏辙47篇、曾巩44篇、苏洵14篇,计900篇左右,约占全书3/8。由此可见这“宋六家”在吕祖谦心目中的地位。

三苏文章被列入皇家编著,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知道,崇宁二年(1103年),徽宗曾下诏禁毁三苏著作,连带苏门四学士的文章,都在禁毁之列。当时所有印版都被销毁。宣和五年(1123),皇帝又再次下诏重申严禁苏黄文集,举人不得传习元祐学术。蔡京第四子蔡绦在《西清诗话》中多引用了几句苏黄议论就遭到堂官弹劾,被勒令停职处分。这种情况直到孝宗登基以后,才得以反转,三苏成了褒扬的对象,他们的文章也被开禁。

吕祖谦很喜欢“宋六家”的文字,在给内弟曾德宽的信中,他写到:

今去试尚远,且读秦、汉、韩、柳、欧、苏、曾文字,四六且看欧、王、东坡三集以养根本。

他还说,“学文须熟看韩柳欧苏,先见文字体式”。

和朱熹一样,吕祖谦还是著名的教育家。除了奉皇命编辑《皇朝文鉴》外,他还编纂了一本给士子读的课外辅导书《古文关键》。在这本书里,吕祖谦共选了韩愈13篇,柳宗元8篇,欧阳修11篇,苏洵6篇,苏轼16篇,苏辙2篇,曾巩4篇、张耒2篇,分为上下两卷,进行评点、勾抹,各标举其命意布局,以示初学门径。这种集中选取唐宋八家文章作为士子的学习范本,在历史上也是首创。

那么,为什么入选的是他们?其他人就枚有文章写得好的?有。刘禹锡、李德裕、司马光都写得不错,但张云章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后卷论策为多,又取便于科举。

“取便于科举”,这句话说到了重点。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学者翕然从之,而蜀士尤盛。有语曰:‘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吃羊肉”指科举中试,士子跻身肉食者。

三苏最擅长“议论之文”,而南宋科举中,策、论最为重要。策、论的好坏常常决定了成绩的好坏。三苏文章能成为士子的课外必读书,也不足为怪。

总而言之,不是其他人写得不够好,是因这几个人的文章更适合作为科考范文。

吕祖谦的这本学子课外辅导书影响非常大,到清末都流传不衰,俞樾就将该书指为士子必读书。这本书虽没有明确“唐宋八大家”之名,但这种八人并举的做法影响了后世的编选者,如《崇古文诀》《六先生文集》《文编》等等。

欧阳修行书


宋人的“八家”和现在的不一样

吕祖谦虽然编选了一套畅销课外辅导书,但他的编选还是引来一些争议。比如他的好朋友朱熹,便和他的意见不一致。

由于受政治、新旧党争的影响,朱熹对王安石很是不满,他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王安石落到孔子手里,必然要受到“少正卯之诛杀”。孔子任鲁国大司寇后七日就把少正卯杀死在东观之下,暴尸三日。孔子给的理由是:少正卯有“心达(或作“逆”)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五种恶劣品性,人的品性只要有这“五恶”中的一种,就不能不施加“君子之诛”,而少正卯是身兼“五恶”的“小人之桀雄”,有着惑众造反的能力,不可不杀。

朱熹对三苏也极为反感,他说,“自三苏文出,学者始日趋于巧”,“老苏文字初亦喜看,后觉得自家意思都不正当。以此知人不可看此等文字……东坡、子由晚年文字不然,然又皆议论衰了。东坡初进策时,只是老苏议论。”他还说过这样的话:东坡初年若得用,未必其患不甚于荆公。

这是告诫弟子,根本不要去学三苏的文字,他们没一个是好的。

朱熹喜欢的是欧阳修和曾巩的文章。但和他以及吕祖谦在哲学界鼎立而三的陆九渊,却让自己的弟子不要去学曾巩。他的弟子请教他如何写作文,陆九渊说:“读《汉》、《史》、韩、柳、欧、苏、尹师鲁、李淇水文不误。”

除了朱熹、陆九渊这些教育界、哲学界的大家,宋人心目中的“唐宋八大家”都有谁呢?

学者邓建在现存“宋人选唐宋文”选本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2种,做了一项统计,发现在宋人心目中,排位前十名的散文家,除了我们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之外,还有张耒、吕温、朱熹、陈傅良、李白、杨万里、辛弃疾、李德裕、司马光等人。其中按入选次数多少来排定前八名,苏轼稳居第一,有9种选本选了他,其次是欧阳修(9次,但平均名次没有苏轼高),接着是韩愈(8次)、柳宗元(8次)、王安石(7次)、曾巩(7次)、司马光(6次)以及张耒(5次)。也就是说,三苏中只有苏轼入选,另外两个名额被司马光和张耒顶替。

邓建认为,司马光为宋代文章大家,苏东坡称他“文词醇深,有西汉风”。正如明代马峦所言:“温公之文不在六大家之下,而不与并称者,德业掩之耳。”所谓“德业”,是指他写出了不朽名著《资治通鉴》,光芒遮盖住了他的散文成就。

至于张耒,在苏门四学士中,最晚去世,当苏轼等人相继辞世后,陆游、范成大等人尚未诞生,张耒成为当时文坛领袖,风光一时无两。入选宋人“八大”“十大”名单,实至名归。但到了后世,时间线被拉长以后,张耒文章的成色黯淡了下来,被踢出局,也在情理之中。

文征明仿赵伯骕后赤壁图(局部)明·文徵明


“唐宋八大家”座次怎么排

虽然在宋代,“韩柳欧苏曾王”等八人频频入选各种选本,并被吕祖谦看作一个文学流派,但“唐宋八大家”这个称号却要到明代中叶才出现。

明代前期,占据文坛统治地位的是“台阁体”,行文以雍容典雅、平正稳妥为尚。万历年前后,以李梦阳、李攀龙为代表的“前后七子”对这种平庸呆板、缺乏生气的文字非常不满,希望能以复古的形式抵制台阁体,改变文坛风气。但他们提出的复古是指“文必秦汉”,他们认为汉以后的文章一代不如一代。

在前后七子之间,茅坤、归有光等人又是另外一种看法,他们既反对台阁体,又反对前后七子,他们标举唐宋与之抗衡。也就在这期间,茅坤编纂了《唐宋八大家文钞》。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唐宋八大家”这样的称号。此后,这个称号便流传下来,而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柳欧洵轼辙曾王”的座次也基本固定下来。

但也有的选本会将这八人的座次稍微做些调整。江西财经大学文化产业与传媒研究中心教授付琼对明清时期出现的34种唐宋八大家选本做了统计,发现各选本基本是按照先唐后宋排,其中“韩柳欧洵轼辙曾王”这个排序虽最为稳定,但细究起来,除了欧阳修坐稳第三把交椅之外,其他位置都或多或少有所变化。

比如八大家中的第一名,明代王宠在选本中把这个重要的位置给了柳宗元。其他33种选本都给了韩愈;第四名,有5种选本给了曾巩,其他选本都给了苏洵;第五名,有5种选本给了王安石,更多的是给苏轼,等等。

在三苏排名中,基本是按辈份来,苏洵在前,苏辙殿后。排第八名最多的是王安石,有22种选本都给了他末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参考资料:

1.唐宋八大家座次考论,付琼,贵州社会科学2012.06;

2.元代科举与唐宋八大家,吴志坚,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第24辑);

3.从“宋人选唐宋文”看宋人心目中的唐宋八大家,邓建,江汉论坛2011.09;

4.吕祖谦与唐宋八大家,杜海军,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01;

5.宋人选宋文之典范,李建军,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11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