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荐书|深刻解读父爱之道,《如果父爱缺席》重磅出击
来源:紫牛新闻
2020-12-11 17:22:32

12月,中国家庭关系研究专家胡慎之的里程碑式作品《如果父爱缺席》终于上市!在这本凝结了胡慎之老师二十余年从业经验的书里,胡慎之不仅分析了当今中国家庭“诈尸式育儿”“丧偶式育儿”的现状,还对父爱缺席的原因进行了深刻解读。胡老师提出了“父亲的角色跟丈夫、男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一个好丈夫,不一定是一个好父亲。”这样开创性的观点,希望本书能让中国男人们真正懂得如何做一个好父亲,也让无数众多深陷心理问题中的年轻人清晰理解自己的父亲,重塑内心的父亲形象,打造一个健康的生活模式。该书由天地出版社出版。

我们的父爱为何会缺席?

很多人认为,只有父母离异、父亲早逝、父亲常年不在家或是父亲常常对孩子施加暴力行为,才会导致一个人的父爱缺席,可事实并非如此。这些年流行的“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这些热词,说明在很多家庭里,虽然父亲一直都在,但他们对孩子的贡献却微乎其微。作者在书中提到:父亲的角色跟丈夫、男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一个好丈夫,不一定是一个好父亲。同样,一个把很多资源带回家,拥有高男性价值的爸爸,也不一定是完成了父职的好爸爸。

什么样的父亲才算是好父亲呢?美国卫生部组织编写的《父亲在儿童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中,提到的“父亲功能”包括七个方面 :和孩子的妈妈培养积极的关系 ;花时间陪伴孩子 ;养育孩子 ;恰当地规训孩子 ;引导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 ;保护和抚养孩子 ;成为孩子的模范。

想要在这七个方面都做得面面俱到并非易事,作者胡慎之在《如果父爱缺席》中举了个例子:有一个来访者,是个富二代,他娶了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孩。他说女孩不仅人长得好看,性格也非常好,还特别勤劳。生了两个孩子后,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刚开始,富二代对妻子非常满意。他常常不回家,回家就瘫在一边玩游戏。妻子从来不说他。他想要帮忙做点儿什么,妻子也总是说:“你能做什么呀,你就旁边玩去吧。”后来,他想跟孩子亲近,妻子也会从中阻拦,甚至劝他不要“帮倒忙”。慢慢地,孩子跟他非常疏远,他感觉自己在这个家里被边缘化了。例子中的这位父亲,并非主动不想跟孩子亲近,但由于妻子的关系,孩子跟他渐渐疏远。他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应得的父爱就是缺席的。

这只是父爱缺席的原因之一,更多的原因包括:父亲经常莫名其妙地对子女发火,吼他、揍他,甚至挖苦、挑剔;父亲对子女总是漠不关心,无法沟通;父亲总是跟孩子的母亲吵架,父母之间互相说坏话;母亲太强势,总是嫌弃、看不上父亲……在这些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得到的父爱必然是缺席的,他们的人生也必将蒙上一层阴影。

胡慎之

父爱缺失对我们人生有哪些负面影响?

父亲是孩子和外部世界接触的第一座桥梁,好的父亲能交给孩子很多外部世界的知识和经验,给孩子的内心提供充分的力量和安全感,鼓励孩子勇敢地尝试新鲜事物,自己则作为孩子的靠山,保护孩子。

父爱缺席的孩子,不但没有获得应对外部世界的能力和成功经验,也得不到父亲传递的勇气,这会导致他们成年后很难在外部世界获得成功,也会影响到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如果父爱缺席》中有这么个案例:有一个来访者,她的爸爸是个脾气非常暴躁的混混。小时候她看到爸爸跟妈妈的相处,不是吵就是打。冲突的过程中,妈妈是非常痛苦的,但是那个年代,离婚是很困难的,妈妈无法跟爸爸分开,只能一直待在这样一段很糟糕的关系中。于是她的整个童年经历给了她一个印象 :男人对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小时候爸爸常常不在家。家里的事情都是妈妈在打理,妈妈很多时候会把对爸爸的怨气发泄到她身上。后来妈妈总算跟爸爸离婚了,又迅速给她找了另一个“爸爸”。新爸爸是一个相对懦弱的人。妈妈经常在家里“修理”这个爸爸。每次看到妈妈在家里吼爸爸,她都会有一种羞耻的感觉。她打从心眼里觉得这个爸爸也是没有价值的。

长大后,她想要找一个可以依赖的、跟爸爸完全相反的男人,但是痛苦的事发生了,她找了很多男人,但是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她总是觉得“不安全”。因为幼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让她失去了对男性的信任,她不相信自己的伴侣可以是强大而有荣誉感的,是她可以信赖的对象。于是在每一段亲密关系中,她总是会“习惯性出轨”。她“强迫”自己同时跟两个以上的人建立亲密关系。

除此之外,父爱缺席还会造成:工作上容易处不好和领导的关系;情感上容易缺乏魅力。女性无法自控地“作”,男性成为“妈宝男”;生活上做事没主见,遇事习惯性逃避;婚育后容易把父爱缺席的特质传递给下一代!

如果父爱缺失已成定局,该如何补救?

本书作者胡慎之认为:对成年人来说,真正的心灵柱石是内心的父亲形象,而非现实中的父亲。心中的父亲形象一旦形成,现实中父亲在或不在身边,都不会影响心中父亲形象的影响力。无论一个人原生家庭是好是坏,你都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好父亲、一个好母亲,阻止父爱缺席的创伤延续,给予后代选择命运的力量。父爱是力量的起源,但并非力量本身。深刻理解父爱,才能生长出属于自己的力量,真正做到改善我们的工作、情感和生活模式。

在这本书出版之前,国内关于亲情方面的心理学书籍,更多的是谈论母亲和母爱。偶尔有一些解读父爱的书,也是把父亲放到整个家庭系统里,作为家庭的一分子讨论。这本书里虽然有时也谈到母亲,但父亲才是绝对的主角。作者胡慎之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父亲角色”研究专家,“向日葵爸爸”创始人,幸福家庭平台绅塾创始人。

如果你的事业陷入瓶颈却找不到具体原因;如果你的爱情之路充满坎坷却无能为力;如果你渴望社交却无力面对;如果你需要果敢坚毅的品质却苦苦不得,这本书里会有你需要的内容。毕竟所有在黑暗中前行的人,都需要父爱这根顶梁柱,支撑起自己的内心世界。正如作者所言:有父爱加持的人,不会放弃自己的生命。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