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荐书|反思“文学史”写作范式,张旭东新作《批判的文学史》出版
来源:紫牛新闻
2020-12-11 17:21:24

记者从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了解到,光启书局近期陆续策划出版了纽约大学(NYU)比较文学系、东亚研究系张旭东教授的学术作品,汇集其理论研究与批评实践成果,内容涵盖西方思想文化评介、当代中国文化意识史的梳理和阐发、文化政治和政治哲学的理论蕴含、现当代中国文艺创作和批评实践、中国道路探讨等。一方面,反映当代中国学人如何看待西学、认识和引介西方理论,如何看待当代中国的文学与文化实践,折射改革开放40年以来文学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为今天呈现、理解世界与中国面临的文明互动、文化认同等各种艰难而迫切的问题,打开讨论空间,提供思考路径和理论方法。

《批判的文学史》是继《幻想的秩序》后,“张旭东作品系列”的第二部,由“语言与价值:反思文学革命”“新文学的自我与形式自觉”“当代性与文学史写作”“当代文学里的城市与自然史”四辑组成,收录张旭东新世纪以来文学批评、文学研究和文化思想讨论的文章。通过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延安文艺等文学文化现象,对鲁迅、周作人、老舍、王安忆、莫言、金宇澄等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对杂文、小品文、小说等现代文类的研究与阐释,探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象征”与“寓言”,新文学文学形式内部的价值革命和伦理革命,当代中国的史诗性“动作”在叙事和表象领域的“摹仿”,审美自律性、游戏性同历史叙事和道德批判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展现出在语言、形象、形式和结构空间里,以批评实践所进行的一场思想的挑战。

在序言中,张旭东梳理了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变化,如何从整个国家社会文化思想生活和公共讨论的一个引人注目且最活跃的表达方式之一,逐渐“失去其公共性、思想性,而更多地成为一个知识‘领域’”,也无法承担起有关文学的总体性认识方面的重任;进入新世纪后,他反思在当下,“文学史”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这种看起来天经地义、不容置疑的教学、研究、写作范式本身问题和挑战。正式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张旭东开启了对具体文本和相关问题的分析,借由文学史框架进入种种文本分析、思想和学术史研究以及公共性议题。全书对《新青年》《阿Q正传》《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骆驼祥子》《启蒙时代》《酒国》《繁花》等一系列经典文本展开细读,以重新打开文本与时代的关联,勾勒文学史脉络中的线索,提出更富思想文化挑战的问题及其解读。

张旭东所提出的“批判的文学史”,是以一种“更为宽泛、包容、充满好奇心、乐于挑战自己的而非狭隘的、排他的、固步自封的文学史写作,力图在一个单一的、线性的叙事声音里编织起一幅较为复杂的、有其独立的哲学价值的思想图案”。以“审美判断力”意义上的“批判”和当代批评理论所提供的分析手法及方法论工具为经线,以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本身的具体性、独特性及其所编码和再现的历史经验、道德寓言和“社会性象征行为”为纬;他认为,好的文学史写作应当与好的文学批评、文学研究是一体的。记者获悉,之后,光启书局还将陆续出版张旭东作品系列《社会寓言的风景》《文化政治与中国道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