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网红小康村镇㉓|常州梅林村: 小康路上小小草坪开出“致富花”
来源:议事苑
2020-12-14 18:49:14

古色古香的楼房,统一的黑瓦白墙,清澈河流里倒映着花草树木,篱笆围起的菜园里种着各式有机蔬菜。虽然已经是冬天,但是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梅林村还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江南田园风光。行走在乡村道路上,一片片绿油油的草坪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给冬天增添了温暖的绿色。梅林村的草坪种植不仅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示范村一张靓丽的名片,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日前,江苏省公布了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单,常州5个村庄榜上有名,梅林村位列其中。除了迅猛发展的绿色产业,这里历史悠久,匠心独运,文明之花四处开遍。

发展绿色产业

草坪种植托起致富梦

一年四季,绿是梅林的底色。游人眼里的草坪是胜景,梅林村村民眼中的草坪是产业。梅林村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西部,该村是由原来新北区西夏墅镇几个相对贫困的行政村,通过新一轮撤并行政村合并而成的。从2004年起,这里几户村民先行先试种植草坪,点燃了星星之火。

“2009年的时候,我还是西夏墅一家工厂的女工,每月的收入不到一千元。我拿着自己的3万元积蓄和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15万元,靠着20亩草坪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孔锦从2009年开始种植草坪,如今已经是梅林村苗苗合作社的负责人。“我一开始依葫芦画瓢,下种、种草、割草都得请有经验的师傅来帮忙。每天早出晚归,一个人管着几十亩地。”就这样,孔锦从一开始的单打独斗,到现在拥有数十个长期工人,客户也从江苏发展到河北、山东、福建、四川等地。随着客户的不断增多,孔锦这几年的收入也在稳步提高,她带头在村里召集了几个草坪种植户一起成立了苗苗合作社,实行产销一条龙。孔锦经常到上海等地的科研院所学习最新的草坪种植技术,并及时将新技术、新理念推广宣传给广大种植户。近年来,孔锦通过“一带多”“多带一”等结对帮扶方式带动村民种植草坪,形成了“众学、众创、众帮、众富”的众人发展新格局。

如今,在梅林村主干道两旁200米宽的区域内,草坪全覆盖,5000多亩草坪一望无垠,全村70%以上农户从事草坪种植。2019年全村草坪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亩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000元,较2004年传统农业种植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了20000元;同时带动周边乡镇共同发展花草木业,绿色产业链被越拉越长;更解决了数千闲置劳动力的就业,有力地带动了当地村民致富奔小康。

精细规划

乡村旅游巧打“文化牌”

靠着生态经济赚得盆满钵满的梅林人,凭借着梅林村现代农业和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投入6000余万元大手笔展开“美丽乡村”建设。

梅林人在芳草地旁建起了青瓦白墙、青砖铺路的民宿“梅林居”。偎依民宿旁的精美小菜园,则成为了游客纷至沓来的采摘胜地。为彻底改变梅林村东风河脏乱差的面貌,建设的时候将梅林村水系打通,引进过滤装置,将全村生活污水过滤并达到相应标准后再对外排放。此外,村委在东风河沿岸种植梨树、杏树等一系列可供采摘的果树,采用村民认领的形式对果树进行后期管养。

今年七十多岁的蒋锡宝是梅林蒋家村人,这几年,老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家乡面貌巨变,道路也更通畅了。“以前很老很旧的老房子,墙面变整洁了,白墙黑瓦,家前屋后,有小菜地,有水系,一派江南水乡的样子。”新型农村社区让村民居住舒适,自然也充分考虑到了配套场地设施。党群服务中心、全民健身广场、文体休闲设施等配套场地设施一应俱全,为村民提供教育、医疗、养老、休闲娱乐等优质公共服务。

围绕村域文化品牌形象设计,梅林村对村内现有的东林寺、孔庙、龙王庙、梅林古戏楼等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修缮,成为梅林村美丽乡村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在梅林传统建筑风貌的匠心铺,集合了当地的虎头鞋、箍桶、竹刻竹编等传统技艺项目,原汁原味地还原了水乡人家的韵味。游人可以一边欣赏传统工艺品,一边与这里的工匠艺人们亲切交谈。

随着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建成,梅林村及时成立了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在利用原有的龙王庙、孔庙等庙会赶集等基础上,先后成功引入了浦河风筝节等一批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

以德治村

乡村振兴敲开“幸福门”

梅林村不仅村庄环境优美,而且百姓心灵更美,这里呈现出一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走进村委会大门,“积极争创文明户、五好家庭,做到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尊老爱幼,重视道德教育,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以德治村”的村规民约,格外引人注意。

诚信、重教等宣传标识,在梅林村随处可见。见小编拍照,一位阿婆直接走过来唠起幸福嗑:“我今年93岁了,养育了5个孝顺的子女,如今村里环境好、邻里关系好,我眼睛好、耳朵好,真是福气好啊。”“孔家木匠铺”是阿婆的老宅,目前是梅林村宜居宜游、融古通今的一处互动新景观。阿婆到宅内向小编展示老物件。这时,一位姑娘推着老人停在了虎头鞋展示区。阿婆介绍说:“这是我家老头子,他今年100岁了!”推着百岁老人的姑娘说:“这些虎头鞋都是奶奶亲手缝制的,现在还在坚持。”轮椅上的百岁老人详和地坐在阿婆身边,他的眼里全是独具匠心的阿婆。

梅林村党总支书记吕小燕告诉小编,梅林一向遵循立德树人,力争把“德”落到细处、落到实处,在融入村民日常生活中的同时,强化道德示范作用,让讲德、崇德、守德在村民自治中成为一种自觉和自信。

在梅林村,说起外来媳妇“小马”,无人不竖起大拇指。1996年只身来到梅林村的安徽姑娘马先群,勤劳肯吃苦,从学徒做起开起了一家小理发店,并在梅林村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生活。可惜天不遂人愿,先是丈夫经营的门市部倒闭欠了20多万元的债,然后丈夫和婆婆接连患病。马先群把重病的婆婆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又跟康复的丈夫一起辛勤“种草”,还清债务踏上了致富路,她的“小马理发店”还定期为村上老人免费理发。

以德治村的梅林村,拥有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宜居村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在传承创新中播种文明,在润物细无声中以德敲开新时代幸福大门,收获的不仅是共建共治共享获得感、幸福感,更是“好人好事在身边”。

作者 于玮璟  马奔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