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寄送贵重物品时,很多人会选择“快递保价”这项服务,原本是快递公司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服务,却被不法分子当成了诈骗“发财”的手段。近期,3名无锡男子通过自卖自买,利用快递保价,自导自演了一出“贼喊捉贼”诈骗戏剧。但任你演技再好,终究难逃法网。12月15日,刘某、张某和缪某3名“戏精”男孩因涉嫌诈骗罪被无锡市惠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案件在进一步处理中。
涉案的相关快递
网上骗术“活学活用”发点小财
成功了
刘某、张某和缪某3人年龄相近,彼此熟识。
今年7月,三人因缺钱凑到一起。刘某聊起从前在QQ群里学来的物流保价理赔骗术,邮寄低价红酒等易损坏物品到其他省市,寄送时保高价,等快递送到后收货人将红酒打碎,声称是物流过程中损坏,让快递公司理赔。他们决定“活学活用”,发些小财。
刘某首先在某知名团购APP上下单购买了6瓶廉价红酒和装酒的木盒,精心包装后与张某等人各自分别下单寄件,寄给事先联络好的收货人。他们在填快递单时物品名称写红酒,价值填写5000余元,保价6000元,邮费70余元。刘某将红酒寄给了湖南长沙的陆某、福建厦门的严某、湖北武汉的胡某某等人。
张某则将快递寄给福建泉州的缪某,待缪某拿到快递后,让其把红酒打碎,再把碎片放进盒子里,让红酒浸湿盒子,伪装出运输途中红酒碎掉的样子,然后拍照传给张某。张某取得照片、视频等资料后,上传快递APP要求理赔。不久,张某接到客服电话,要求提供红酒发票。张某遂上网购买了一张金额约5000元的发票作为凭证。经与快递公司协商,最后获得4500元赔偿金,理赔过程仅用一周时间。刘某亦通过同样方式理赔成功多笔。
涉案的相关快递
戏精上身再演欺诈游戏
被抓了
小试牛刀即获利不少,刘某、张某等人为自己高超演技骗过快递公司而沾沾自喜。他们建了一个群,命名为北京某戏剧学院“2020级诈骗系”,将散落各地的同伙拉入群内,交流收取快递的注意点以及理赔技巧。
看似缜密的操作流程也并非每次奏效。张某与缪某等人合作寄送快递骗保,有时成功,有时快递公司不予理赔。他们尝试改变花样,向收货人游某寄送了一台坏的主机电脑,游某声称是在寄送途中损坏,向快递公司理赔得款4500元。
随着刘某、张某、缪某等人理赔诉求越来越多,快递公司发现红酒等贵重物品理赔数据异样,开始调查。一些快递员反映,收取和寄送包裹时完好无损,快递底部也没有红酒打湿的痕迹,更没闻到酒味。快递公司认为其中有猫腻,果断报警。警方迅速抓捕刘某、张某和缪某等人。
经查,3人交代了通过快递邮寄廉价红酒等物品进行保价,再谎称物品破损进行诈骗的犯罪事实。
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滥用理赔规则“薅羊毛”
被起诉了
刘某等人究竟钻了什么空子?涉案快递公司朱姓负责人介绍,在货物运输中,快递公司出具的运单有保价条款,卖家如选择保价运输,可根据货物价值投保并缴纳保价费。如果买家收货后发现货物损坏,可通过保价条款理赔。快递公司依法保障消费者权益的举措,竟成了这些人“薅羊毛”的手段。
该负责人还表示,刘某等人的行为给正常物流运营秩序带来极大危害,更直接损害了快递小哥们的利益。“顾客的投诉会让快递员扣分。要是他们(刘某等人)没有被查,快递员可能因为这些单子扣钱,严重的甚至被辞退。”
无锡市惠山区检察院检察官王胜兰提示,随着电子商务日益发达,网络购物维权难成为热门话题。不法分子恶意利用物流规则谋取不义之财,危害了商家利益,更可能让普通消费者与商家之间产生信任危机,加剧普通消费者维权时的举证难度。
检察机关审查认为,从今年7月到9月,刘某、张某和缪某等人时分时合采用上述手法骗取理赔金额上万元,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应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遂对该案提起公诉。据悉该案将择日判决。
通讯员 胡涌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