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平嫪毐之祸的帝王权术
来源:紫牛新闻
2020-12-28 15:25:45

最近电视剧《大秦赋》热播,引发了不少争议。嫪毐(lào ǎi)戏份不少,让不少观众吐槽,不如改名《嫪毐传》。嫪毐是秦始皇母亲赵姬的男宠,赵姬的放纵使得嫪毐权倾朝野,甚至要废嬴政立他俩的私生子为秦王。他们这段风流韵事并不是简单的后宫八卦,其背后是大秦庙堂的三方角力。

现在一提起秦始皇嬴政,就是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这样的功业,或是千古一帝这样的赞誉。事实上,在他亲政前的9年里没有实权,一直被裹挟在内宫外朝的风云变幻中。《大秦赋》中说大秦朝堂有外臣、楚系、宗室三大势力倒不是完全没有根据。这段可能最不为大众所知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蕲年宫政变背后又体现了秦始皇哪些高超的帝王权术?

特约撰稿 秦梦蒹葭

外戚政治和派系斗争

嬴政13岁被立为秦王时,《史记》说:“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汉书·五行志》曰:“秦始皇帝即位尚幼,委政太后。”也就是说,当时的情况是,他虽即位,但有母后干政,有外戚当权,这也是秦汉政治的常态。嬴政即位时,共有三位太后——嫡祖母华阳太后(孝文王后),亲祖母夏太后(夏姬),生母帝太后(赵姬)。

赵姬 舒薇 绘


赵姬和吕不韦作为秦王的生母和“仲父”,作为掌权太后和辅政相国,在秦国朝堂的政治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而华阳太后却常常被忽视。当年,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子楚正是因为投靠了华阳太后,被收为养子后才获得了王位继承权。

华阳夫人是楚国贵族。秦楚世代联姻,楚国在秦国的外戚政治也早有渊源,华阳夫人的老公公秦昭襄王承继王位就是外戚斗争的结果,以出身楚国的宣太后为中心的外戚集团,几乎主导了秦国政权。这股不显山不露水却又实际存在的势力被称为“楚系外戚”,而华阳太后可以说是宣太后以来强大的楚系外戚集团的继承人,她在秦国亲族多,势力大,有诸如阳泉君、昌平君、昌文君等芈姓权臣为倚仗。

总体来说,赵太后(赵姬)、吕不韦集团与楚系集团是当时秦国最主要的政治势力。赵太后除了和吕不韦有情感上的暧昧之外,两人在政治上也存在利益捆绑——为了保持各自的权势不受楚系外戚集团的侵蚀,结盟对他们来说是最有利的选择。赵太后掌内庭权力,吕不韦就是她在外朝的权力延伸。

但赵太后、吕不韦集团在后来却慢慢出现了变数甚至分裂。据《史记》,嬴政年岁渐长,“益壮”,“太后淫不止。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吕不韦因担心赵姬与自己的私情“祸及己”,才借引荐嫪毐逐渐疏远赵姬的。

嫪毐的粉墨登场成为了戏剧性的一幕,吕不韦恐怕怎么也想不到,嫪毐在太后的“宠爱”下一步步壮大,以至于权势滔天,堪与他比肩。“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虽然表面看上去这只是一桩八卦绯闻,但如果从政治的视角来看,吕不韦的疏远使赵姬逐渐失去外朝的支持,于是她给嫪毐实权,通过嫪毐在外朝的控制力巩固自己在内庭的权力,以抵抗其他势力的压制和侵蚀。

此时的秦王嬴政夹在几大势力的明争暗斗之间,可以说前有狼后有虎,因此在亲政之前,这位在后人眼中一统六国的霸气帝王,却实实在在过着一段憋屈的日子,以至于六国提起大秦,只知有吕不韦、嫪毐,不知有秦王。

华阳太后画像 月冈芳年.和汉百物语[M].东京:二玄社,2011.


高超帝王术平蕲年宫政变

嫪毐的权力日益膨胀,足可与相国吕不韦匹敌,但他与太后的丑事终究是纸包不住火。秦王政九年(前238),有人向秦王告发嫪毐与太后淫乱且“生子二人”,甚至想要叛逆篡位,扰乱王室血脉。嫪毐害怕丑闻曝光因而筹划作乱。

嫪毐在秦王前往雍城蕲年宫(今陕西凤翔)行加冠礼时意图发动兵变,矫秦王玺和太后玺调动都城卫戍部队和附近地方军进攻蕲年宫,秦王政及时察觉并派兵反击,于咸阳交战,后以嫪毐战败逃走而告终。这件事被后人称为“蕲年宫政变”。

嫪毐和太后保持常年的暧昧关系,秦王政真的毫不知情吗?一个“宦官”封长信侯,以太原一郡之地为封国,家臣千人,操纵国政,秦王政需要等别人告发才知道真相吗?《史记·吕不韦列传》载:“人之告嫪毐,毐闻之。秦王验左右,未发。”由“未发”两字可知,秦王政是装作不知道,继续纵容嫪毐得势。

再来看,当时人告发嫪毐什么呢?据汉代《说苑》记载,嫪毐与宫中侍臣赌博,发生争吵。嫪毐说:“老子是秦王的干爸爸,你也配和我争!”但这终究是小说家言。当时告发的肯定不是这种琐事。就后事推测,告发内容肯定是和政治相关。

嫪毐发动叛乱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目标又是谁?根据史书的记载,嫪毐由于丑事被告发,恐秦王追查,因此铤而走险发动叛乱。这当然是明面上的直接原因,但若是杀了秦王,对他有何好处?是自己做秦王还是扶持他和太后的私生子继位?学者一般认为,这两种情况难度非常大。他发动这场政变,最终目的是为了打击吕不韦集团和楚系势力,“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掌握秦国政权。

这场政变最终以嫪毐大败而结束,嫪毐被夷三族,其本人及党羽均被五马分尸。他与赵姬的两个年幼的儿子也被套进麻袋,活活摔死。

过往很多人还以为秦始皇无法接受母亲对生父秦庄襄王的背叛,因此产生“心理阴影”,但其实以秦国风俗之开化,太后的私生活问题并不算什么严重的事情,宣太后就是先例(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生有两个儿子,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宣太后死前,还试图要另一位面首魏丑夫陪葬)。对于秦王政来说,他真正介意的是母亲的权势阻碍他的亲政。如果嫪毐只是太后的情人,对朝堂政局就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一旦嫪毐有权力在手以至于威胁王权,性质就全然不同,原本单纯的太后桃色事件就上升为了政治斗争事件。

蕲年宫政变  刘兔子 绘


“假道伐虢”(音guō)之计

嫪毐在秦王的加冠礼上,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作乱,按理说该是精密筹划,可结果却是“王知之”,并最终被击败。这一场精心策划的政变,太史公就只轻描淡写地用了十余个字给平息了,寥寥数笔间嫪毐就从一方侯爵变成亡命之徒,秦王政则从受人牵制、有名无实的傀儡之君成为掌握实权生杀予夺的亲政之王,几乎是秦王政的单方面压倒性胜利。

要顺利实现这场镇压,至少需要事先做好隐秘的军队调动,万全的军事部署,选拔信任的统帅将领,做好绝密的情报保护工作。如果没有事前的严密防备精心布局,能够全身而退都是万幸,更何况是反攻?而在秦国,调兵遣将是需要符玺凭证的,嫪毐凭借的是矫王玉玺及太后玺,那么还未亲政的秦王凭借什么呢?很可能就是相国的符印,而铲除嫪毐也同样符合吕不韦的利益。

细察这段历史,很多人认为吕不韦并没有在这次政变中现身,从而产生种种推测,但这其实是对史籍所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一句的不同断句引发的歧义。一说“相国”和“昌平君”为同一人,一说“相国”指代吕不韦。

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说法。这是因为“相国”与“丞相”是不同的概念,自秦武王时秦国就设有左右丞相,但并没有两个相国的现象。吕不韦罢相是在秦王政十年,秦王政九年的“相国”只能是吕不韦。因此,当时帮助秦始皇平叛的,就是吕不韦。

当时帮秦始皇平叛的还有昌平君、昌文君等楚系外戚势力。换句话说,在平叛这件事上,是楚系势力和吕不韦集团联手所为,打击嫪毐也符合这两股势力的政治利益。

但在嫪毐所代表的赵系势力被灭之后,秦始皇转头又对付起了吕不韦。在嬴政眼里,嫪毐纵然势大,但并不算大患,他真正想要除之而后快的,是他的“仲父”吕不韦!当初秦王政对嫪毐隐忍不发,是在有意纵容,让嫪毐形成对抗吕不韦集团的政治势力,避免吕不韦一方独大,再等到恰当时机,便借由引荐嫪毐之事问罪吕不韦,彻底夺回政权。果然,嫪毐败后,“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

吕不韦虽被罢免,依旧“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威胁着秦王的政权。于是秦王赐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乃饮鸩自尽,他的家属舍人都被驱逐流放,这支盛极一时的政治势力终于土崩瓦解。

相邦吕不韦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陕西金文集成[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秦始皇先利用吕不韦除掉嫪毐,后又反过头除掉了他,堪称假道伐虢的现实演绎。

如果秦王政在一开始没有隐而不发而是马上动怒问罪嫪毐,那么没有这场政变,即便秦王成年亲政,赵太后吕不韦也未必还权,后世这种例子比比皆是。而秦王政却凭借他的政治智慧成为了这场政变的最大胜利者和受益者,并且一举多得:

第一,一举歼灭赵太后集团;第二,牵连吕不韦,铲除其势力;第三,所有罪过由嫪毐、吕不韦承担,为百姓及后世留下秦王反政变成功、顺利亲政的正面形象。

由于史书的记载有限,这场政变里具体的细节我们不得而知,所知道的也只是藏在史书笔墨间的蛛丝马迹,但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在他仅仅二十岁出头的年纪,面对宫廷政变和政治博弈就已经表现出了超凡过人的政治手腕和帝王心术,他隐忍果敢、运筹帷幄,千古一帝锋芒初露。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