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柜是我国古典家具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书房内常用的家具,是古代书香门第及士人举子不可缺少的物件之一,也是现代家庭必备的书房家具。书架之于主人,有如衣服之于女人。无论是书,还是DVD,还是别的什么物品,或躺或立,可以随意放置,书架在默默地彰显着主人的第二张脸。
人们可以通过书柜“装载”历史,展示当今,开启未来的智慧之门。书柜,可以凝聚智慧,可以将时光雕刻在时代的印记里……本期紫牛家,我们特邀中国林木业家具专委会会长、江苏汉宁原木定制家居董事长吴边介绍红木家具书柜灵动文秀的设计风情。
图一
书格是物什的放置,更是文韵的写照
书格,又称书阁、书柜,是专门用来放书籍的架格,其特点是敞亮大方,简洁灵活,为书房必备家具。据了解,明清式风格的书格正面基本不装门,即使有门,也是棂格式透门,两侧与后面大都空透,只在每层屉板的两端和后沿装上较矮的栏板,目的是挡住书籍落到后面,起围护挡齐的作用,有点类似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书架,显得高雅别致。
书格有两层的,也有三层的,常见在书格正中间平装抽屉二三个,其作用一是增加承重梁架,加强书格的整体牢固性,二是增加了使用功能,可以放些纸墨等杂物。
明式书格一般都高五六尺,依其面宽装格板,格板一般为三层或四层,造型简练,很少装饰,凸现木质光洁的纹理。明代书格的出现无疑为闷心的柜橱类家具增加了灵动和文气,其敞亮、大方简便、灵活有序的线条架势深得古代文人的青睐,明人画中多有书格入图。清式书格则多加雕饰,形体变化较多,整体造型错落有致,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古人对书格的设置也是极有讲究的,仅在书斋置设并非随处滥设。如果在窗明几净的书房内设置一排贯通南北两向的明式书柜,各种书籍依次整齐排放,好似沙场之排兵布阵,累累然甚是可观,甚至连房内的坐具也是明式的家居圆墩,样样物什铺设得体,一入目即让人心神为之一爽。
图三
图二
书柜是否要门,由书籍形式来定
古代的书柜,一般都没有门,只是在柜内分层,以便陈放书籍。由于古代的书都是线装书,纸质较软,不便于立着放,所以,书籍都是横着放的。这种没有门的书柜,取放书时十分方便,但时间一长,灰尘不请自来,沾染在书上。古代的纸质较差、较薄,不宜擦拭,沾染灰尘后,还很容易弄脏取书人的手,后来,逐渐向有门的书柜发展。
书柜何时有门,已无从可考。书柜做门,除了遮挡灰尘外,还可以将主人最喜爱的、最珍贵的书籍放在有门的书柜里作为珍藏。
柜门可以上锁,将珍藏的书籍锁起来。这主要体现在书柜的门上:有全木料做成的,也有镶嵌玻璃的。用全木料做成的又分两种:一种是全封闭式的,即将书柜门一关,根本看不见里面的书籍;另一种是柜门镂空的,即柜门上雕刻着的各种图案,有些地方是镂空的,即使将书柜门关上,也可以透过镂空的地方知道里面放的是书籍,但看不清楚,有种若隐若现的感觉。
无论是镂空式柜门,还是全封闭式柜门,大都用精美漂亮的铜活页联接,既起到开关的作用,又具有装饰效果。柜门镶嵌玻璃的书柜,一般陈放一些常用的书籍,透过玻璃可以从书脊上知道书名,取放方便。
现代书柜的门多以两扇对开的合页门作为开关。在柜内分层,则是依据书籍的高低,将每一层门里面再分层,将书分类陈放在不同的层级里,便于取放;下层的抽屉又有橱的功能,用以存放笔墨等文房用品。
图四
图五
据介绍,二十世纪初期开始出现储物功能分置的书柜和书架,大体是受当时欧式家具较风靡的影响。传统的多宝格虽有放书的功能,但依然以置放文玩器物为主。书架多由几层直板摞叠而成,在上面将书立起摆放,这样的书架是摆放洋装书用的,摆放线装书则不适宜。书柜在当年并不多见,它常与文件柜混用。文件柜的样式很简单,玻璃门,内中用木板隔成几层,以便于放文件和放书。
现代的书柜,也因阅读者取放书籍的习惯不同,陈放方式出现了不同款方案。古代的线装书难以立放,只能横着放;现代的书籍种类很多,科目繁杂,若是像古时那样将书横着放,有时要从书柜里找出一本急用的书,往往要费很大的劲。加上现代的书籍印装精美,书脊上有书名,立着放可以较快通过书脊,找到急用书籍。
书柜的形式,通常有外分层与内分层。外层以门定格,分为上下两层,有的还在下面做出一层抽屉,使层次多样化。
书柜有不同的样式,知识就是力量,书籍已经成为人生必需品和营养品。
书架的种类很多。非固定式的书架只要是拿书方便的场所都可以旋转。入墙式或吊柜式书架,对于空间的利用较好。半身的书架靠墙放置时,空出的上半部分墙壁可以配合壁画等饰品一起布置。落地式的大书架有时可兼作间壁墙使用。这类书架放一些大型的工具书,看起来比较美观。一些珍贵的书籍最好放在有柜门的书柜内,以防书籍日久沾满尘埃。
通讯员 婷子 马晓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海燕
校对 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