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星郑爽的“代孕”风波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代孕”这一名词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而就在上个月,陈凯歌导演的短片《宝贝儿》也曾引发过人们对代孕的讨论,甚至中央政法委长安剑、人民法院报等平台都为此表态,指出我国明确禁止代孕行为。据了解,我国卫生部发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第三条明文规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其实除了法律和伦理问题,代孕背后的风险也有不少。
不到一个月间,两个孩子先后出生
1月18日,郑爽的前男友张恒突然在网络上爆料,称自己之所以一直留在美国,是为了“照顾并保护两个年幼无辜的小生命”。不久后,有媒体曝出两个孩子的出生登记纸——他们一个出生在2019年12月19日,另一个却出生在2020年1月4日,出生地点也在美国的不同城市。很快就有网友指出:这是分别代孕产下的孩子。
张恒的微博
郑爽的回应
一时间,“代孕”成为了网上的热词。有网友认为,明星代孕生子又将孩子留在海外,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有网友从伦理角度提出质疑:“代孕生下的孩子和代孕妈妈是什么关系?不是自己生下的孩子,能够和自己建立正常的感情吗?”另一种观点指出:“如果代孕可以商业化,那么女性的子宫,甚至包括这个孩子,都被商品化了,存在将人‘物化’的问题。”
随着话题热度的升温,紫光阁微博也参与了讨论,重申了我国禁止代孕的态度,并向大家提出了代孕的危险性:“为保证胚胎植入成功率,代孕者要不断地打针吃药,甚至每三四个月就要尝试一次;包生男孩代孕者怀上女婴要被强制打胎!胎儿如存缺陷,甚至会发生弃婴……”由此,“代孕妈妈的健康”也被提上了讨论,网友们纷纷开始关注一些代孕者的身体遭遇的损伤,以及由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
除了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法律和伦理的问题,代孕技术背后,是否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呢?记者采访了南京鼓楼医院妇产科主任李洁。
代孕背后的风险,远比想象中大
“我们国家不允许做代孕,是出于很多方面考量的。”李洁主任告诉记者:“除了伦理的问题、法学问题,风险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李洁说,怀孕这件事情本身就有一定的风险,而在代孕过程中,这些风险就由代孕妈妈承担了。“一些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如子痫前期、糖尿病、胎盘植入性疾病等,对母体和胎儿都会有不良的影响。而在分娩期,也可能出现羊水栓塞、产后出血等比较严重的分娩并发症,危及母子生命。”李洁认为,代孕等于是一场让人冒上诸多生命危险的金钱交易,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是必须被禁止的。
尽管这些风险是每个孕妇都要面对的,但理论上来讲,代孕妈妈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可能要高于正常怀孕的孕妇。“胎儿对于孕妇来说,可以看做一种半抗原。胎儿的基因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因为有来自自己的一半,所以母亲的身体不会对胎儿产生太大的排斥。”但是,通过代孕手术植入体内的胚胎则不同。“完全外来的孩子,对于代孕妈妈来说,可能因为母胎界面的免疫系统紊乱造成妊娠并发症发病率的上升。”李洁主任告诉记者,虽然目前我国代孕案例有限,不能完全确认代孕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但很多代孕妈妈确实遭遇了妊娠并发症的困扰。当严重并发症出现时是否继续妊娠由谁来决定也是困扰的问题。
除了这些常规的怀孕风险外,代孕还带来了一系列特有的问题。“有些代孕者的年纪都比较大了,高龄产妇的怀孕风险会水涨船高。代孕者的身体素质怎样,有没有隐瞒什么基础病,这些都是很难提前确认的。”李洁主任介绍,一些人因为国内不允许做代孕,就到允许代孕的国家去做,人生地不熟,安全性就更加没有保障。而在国内,一些人选择通过非法渠道做代孕,由于执行者缺少正规医院的资质和技术,所以也容易发生隐患爆发、追悔莫及的情况。
只提供卵子就安全了?取卵也有风险!
围绕着这场代孕风波,很多网友批评孩子的生母“不负责任”“只顾自己的健康和事业”。事实上,国内外确实有一些女明星为了保持身材、继续工作,选择通过代孕的方式产子。但是,找人代孕就一定安全吗?李洁指出,哪怕只是提供一个卵子,风险都依然是存在的。
“卵子和精子的形成机制不同。”李洁说:“在自然状态下,精子以两三个月为一个形成周期,数量很大。取精子的方法是外排泄,不需要什么额外的操作和创伤。但是,取卵子的难度就大得多了。一方面,卵子一般来说一个月只会成熟一个,要想同时得到多个卵子,就必须服用促排卵药。另一方面,取卵子的过程是有创伤介入性的,需要用一根细细的穿刺针刺到卵巢上,然后才能把卵泡里面的卵子取出来。”
除了难度高、步骤多,取出卵子的过程也会给身体造成许多伤害。“促排卵药对身体是会有影响的,它可能引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导致腹水、低蛋白血症、血压波动等一系列症状。”而穿刺的过程风险就更大了:“穿刺时,卵巢会因此发生较小的出血。如果自愈了倒还好说,一旦没能自愈,就可能导致腹腔内出血,严重时甚至可以出现休克等情况,危及生命!”李洁认为,我国当前禁止任何形式的代孕,除了出于伦理问题、法学问题和代孕者健康的考虑,也有对供卵者生命安全负责的考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碧莹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