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苑|开局“十四五”,看苏州如何擘画“强富美高”新图景
2021-01-21 11:16:51

这两天,随着苏州进入“两会时间”,备受市民关注的苏州GDP也新鲜出炉了,一举迈上2万亿元的新台阶。

从“开年第一会”的“数字经济与数字化发展推进大会”,以及一周之后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为苏州制造业、文化产业发展开新局,紧接着,苏州与华为、阿里、中软国际、中国农科院等重大项目成功签约,苏州开启了新发展阶段的新征程。

开局“十四五”,今后五年看头年,苏州如何擘画“强富美高”新图景,备受各界关注。

奋发有为,

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三

征途充满艰辛,奋斗成果显著。两会期间晒出的“成绩单”是最好的证明。

这五年,苏州GDP增长了35%——“十二五”末的2015年,苏州GDP只有1.45万亿元;而到了“十三五”末的2020年,苏州经济总量已突破2万亿元。

这五年,苏州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实现了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同时,苏州100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全部完成了脱贫转化的目标。

这五年,苏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近50%。2020年更是达到了2303亿元,跃居全国第四;2020年,苏州实际使用外资达到了55.4亿美元。

这五年,苏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了近三倍;2020年,苏州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并完成了1.75万个5G基站建设。

科技创新带来产业发展新机遇,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赋能等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为推动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能。

位于苏州高新区的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内,江苏天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程军锋展示了一款科技评价“利器”。打开“情报嗒嗒”平台,输入企业名称,一张该企业的“创新热力图”即会自动生成。

这张图片上包含了由技术创新持续性、技术先进性以及技术产业化评分构成的创新雷达图、企业创新等级评分、技术创新指数评分等信息,此外还有业务方向、竞争企业以及技术方向相近的企业信息汇总。

程军锋说:“这张热力图的产生主要基于我们对专利数量、工商数据、行业标准、知识图谱和商标等大数据的掌握,通过我们的搭建的软件算法得出的结论,可以准确的反应该科技企业的真实发展水平。”据了解,整个数据库覆盖了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大数据。为了使数据更精准,测算效果与实际相符,天弓信息公司还与政府相关部门投融资机构进行沟通协调,耗费近3年时间进行严格的实际验证比对,通过不断调整各项计算参数,产品准确率高达90%。

凝心聚力,打好“苏州制造”

和“江南文化”两张牌

苏州两会上,频频出现的两大热词,一个是“苏州制造”,一个是“江南文化”。

“苏州制造”关系到高质量经济能否迈出更大步伐。苏州是一座工业重镇,制造业是苏州经济发展的根基和优势所在。对于苏州来说,如今面临最大的压力,则是苏州制造业总体看偏重于传统,呈现出对外依存度高、缺乏创新和核心技术等“大而不强”的特征。

政协委员冯志华介绍,当前,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可控核聚变、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突破,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布局,试图在新的生产力革命中占得先机。

坚守实业,打响“苏州制造”品牌,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互促,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与“苏州制造”同样受到代表和委员关注的是“江南文化”。如何全面塑造“江南文化”品牌,把文化产业发展摆上突出位置,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现文化高地辉煌,建成文化强市,成为众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2019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03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5.23%。相比而言,上海占比6.1%,深圳8%,北京逾10%,杭州则高达13.5%。所以文化产业距离苏州支柱产业相差甚远。

针对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会代表和委员们认为,苏州文化绝不能满足于“老古董”,一定要拥抱时尚、拥抱年轻人。

苏州市政协委员袁牧告诉记者,苏州有着丰厚的工艺美术资源,几乎涵盖了工艺美术11个大类的全部品类。四百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引领时尚的“苏州样”。四百多年来,“苏作时尚”不仅树立起了“人间天堂”的口碑,也勾画了“都挺好”的理想生活。遗憾的是,这些植根于农耕文化土壤之上的苏作工艺文化资源,随着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光芒”不再。

如今,随着经济和文化的战略转型,借助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东风,苏作工艺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此,袁牧提交了《关于建构苏作工艺文创产业平台,打造苏作时尚之都的建议》的提案。袁牧建议,苏州在这场产业转型中,应该抓住机遇,乘势打响“江南文化”品牌,以创意设计赋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这张国际城市名片,打造出一座以创新创意和苏工苏作为亮点的“苏作时尚”之都。

分工合作,

全力打造服务国家区域战略的中心城市

放眼未来、环顾全国、全球其它富有现代竞争力的城市经济体,当下的苏州的确是经济大市而非经济强市、是文化大市而非文化强市。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必须敢于刀刃向内,推动一场自我再提升。”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说,“既立足当前破解紧迫性问题,又着眼长远做好前瞻性谋划,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

“十四五”时期,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已经明确:高质量经济迈出更大步伐、高品质生活实现更优提升、高颜值城市展现更美形态、高效能治理取得更新突破。

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值得关注:到2025年苏州市区常住人口、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双过半”。此举有望大大提升中心城区集聚度和辐射力,助力苏州构建市域内外联动发展新格局,打造服务国家区域战略的中心城市。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无论是推进沪苏同城化、长三角一体化,打响“江南文化”品牌,还是促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等,最终变为现实都离不开每个苏州人的辛勤付出,只有这样,美好蓝图才能变成生动实景。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