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华 | 遇见“扶弟魔”
来源:扬子晚报
2021-02-02 10:17:24

曾经有部热播剧《欢乐颂》,里面有个名叫樊胜美的角色,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从小到大,姐姐的一切都以弟弟为中心,樊胜美因此被称为“扶弟魔”。

前几天,一条社会新闻上了热搜,又让人们看到一个现实版的樊胜美。

一位1996年出生的女孩儿,在杭州一家公司做设计师。2019年10月的一个夜晚,女孩儿在钱塘江遇到涨潮意外去世。

不幸发生后,女孩儿的父母找公司寻求赔偿,公司先以人道主义理由支付了6万元,双方签下了不再追究的协议。之后女孩儿父母再次找公司索要更多赔偿,遭到公司拒绝。因为公司通过女孩儿的社交网络账号发现,女孩儿早就有抑郁症的倾向,出事之前多次尝试过自杀,而且与父母关系存在明显问题。

双方未能就赔偿达成共识,杭州一档电视调解节目出面为双方进行调解。节目公开后,女孩儿父母的表现引起无数人的愤怒。人们仿佛看见一个现实版的“樊胜美”在遭受父母的欺凌和剥削,不同的是,樊胜美还有机会改写自己的命运,而这个女孩儿却带着孤独,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节目中,女孩儿的父母有几处表现确实令人扎心。比如:女孩儿的妈妈原本情绪平稳。但公司拒绝答应更高的赔偿时,她一遍遍激动地嘶吼:“一条命才值六万元!”

女孩儿的爸爸在谈判中无意中承认“与女儿交流较少,没有女儿的联系方式”;

夫妻都一口咬定,女儿出事前一切正常,没有任何不良情绪,只抱怨过“公司压力太大”。但公司拿出手机截图,证明女孩儿出事前曾与弟弟有过交流,女孩儿妈妈明确知道“女儿打算自杀”。

公司一方透露,他们原本是出于同情才给女孩儿父母六万元抚慰金,事后对方却翻脸不认协议书,以“儿子买房需要钱”为由提出更高的索赔。更让他们愤怒的是,他们认为女孩儿很可能正是因与父母关系恶劣才发生了悲剧。

我们或许不能完全根据一档电视节目中当事人的表现,简单地判断事情的真相。愤怒的网友们找到了女孩儿生前的社交媒体账号,找到了更多的证据,请允许我摘录几条。

2019年2月17日。“爱恨交织原生家庭,我们终其一生想要摆脱的黑暗面,却在无数个有爱的瞬间打回原形。”

2019年3月20日。“我承认原生家庭是我这辈子都挣脱不开的牢笼,我费尽力气往外爬往远处躲,可终究在我自认为快活洒脱的时候,他一次次的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一次次用响亮的耳光提醒我,你躲不开的,这辈子都躲不开。”

2019年7月16日。“我倒宁愿花钱买断亲情,从此两不相欠。”

2019年10月14日。“亲情于我而言,真的只有负担。”

也许这些记录并不足以证明,女孩儿就是传说中的“扶弟魔”。那就让我们见识一下真正的“扶弟魔”。

一个女网友在网上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从小爸爸妈妈就告诉我,弟弟是家里唯一的血脉,要保护他,要对他好,要好吃好喝供着他。我高中毕业考入一家护士专科学校,谈了一个男朋友,家里条件一般,但对我挺好的,我准备毕业跟他一起去南方打工,爸妈把我户口本和身份证都藏了起来,要他们家给30万彩礼钱,否则不会让我跟他走,我知道爸妈想拿卖我的钱,给弟弟在县城买房子,娶媳妇用,那时候弟弟才16岁,还在读高中,一年后他们给我找了一个比我大10岁的男人,离婚没孩子,人也一般,只是他愿意拿出30万彩礼,但后来他还是跟我离婚了,理由是没有男人受得了我这个扶弟魔。”

前不久,生活中的一位朋友回老家住院做了个手术。我问候他时得知,住院时,他的妻子没有陪护他,理由是要照顾孩子。妻子还有个弟弟,正在上大学。我清楚地记得,之前朋友的岳父也曾住院手术,那时朋友肾结石犯了,每天躬着腰、忍着痛,在医院陪护岳父。

“你病了,你岳父为什么不让他自己儿子陪护?”我问朋友。

“他们一家都说,他还小。”朋友说,“其实他一米八几,比我高出一头。”

“你老婆不心疼你吗?”我追问。

朋友沉默了好久,最后说:“她就是传说中的扶弟魔。”

关于作者

冯华 青年作家、影视编剧。擅写推理小说,作品横跨小说、电影、电视等多个领域。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独家专栏,请勿转载)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