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有利于病毒的存活,加之人们又长时间呆在室内工作学习和生活,门窗紧闭不利于空气流通,使病菌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水痘、诺如病毒、流感等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细心的人会发现,有些人大大咧咧穿得单薄,也不会生病;但也有些人防寒保暖小心谨慎,也躲不过细菌病毒的侵袭,其实这一切都取决于免疫力的强弱。人体免疫力与中医所说的正气相同,中医治病非常重视扶助人体的正气,以帮助人们增强抗病能力。那么特殊时期,增强自身免疫力中医有何妙招,来听听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温病研究所所长奚肇庆教授怎么说。
图源 视觉中国
免疫力是人体第二道防线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免疫力对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被称作是机体的第二道防线。
对于免疫力,中医里早有类似的说法。《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的“正气”是指人体的抗病能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免疫力说法。人食五谷杂粮,吸食食物营养之气,接受着天地间的风、寒、暑、湿、燥、火的侵袭。人之所以会得病,就是因为身体的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使得致病的邪气乘虚而入。此时通过辨证施治、因人而异地使用中药调理、三九贴、中药香囊、中药代茶饮、中药足浴等多种方法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可以扶正固表,降低生病的几率。
图源 视觉中国
中医扶助正气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中药调理
寒冷天气,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抵抗力低下的人群最易生病。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容易激发经气,以扶正祛邪,调补阴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亚健康和体弱的人群不妨用中药调理改善体质。
冬季进补还可以使用膏方。膏方的主要作用是扶正补虚,防治疾病,延年益寿。其配方用药讲究,制作工艺比较好。膏方具有辨证施治、整体调理、扶正补虚、寓攻于补、补攻兼施、简便经济、服用方便、口味怡人等特点。在人体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基础上,遵循辨证论治法度,通过理法方药程序,实现滋补、治疗和综合预防的作用,不仅养生,更能治病。
防感茶饮
中药防感茶饮一方面可以增加水分,另外一方面也有助于杀灭潜伏在鼻腔、呼吸道的流感病毒,改善呼吸道干燥的症状。根据前几年的流感,奚教授针对小范围聚集或者工作场所密度比较大的人群,拟定了防感茶饮,有益气补肺固卫、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以提高肺局部抵抗能力。
防流感香囊
中药香囊源自中医里的“衣冠疗法”。香囊中的中药一般都具有芳香气味,利用其“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的作用,通过口鼻吸入和皮肤、经络穴位吸收,疏通脏腑经络体系,对人体进行整体调节,从而发挥避秽浊、防御疾病的功效。
现代研究证实,中药香囊里的中草药浓郁的香味散发,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而中药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含量提高,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成人、儿童可佩戴或室内、车里放置中药防感香囊。
中药足浴
中药足浴是中医重要的外治法之一,其原理为利用热水促进药物渗透进人体而发生作用,使药物能通过脚部透达周身经络,起到调节气血阴阳和散寒通经等多种效果。主要适应人群有体质虚寒怕冷,手脚冰凉,体内湿气重者、关节疼痛等。
按摩保健
强鼻保健:鼻是重要的呼吸器官。坚持每天早晚用冷水浴鼻和鼻部按摩(先用食指和拇指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30次,后用摩擦发热的手掌,轻轻按摩鼻尖、鼻翼正反方向各10次),可大大增强抗病和耐寒能力。
身冷搓后颈:如冷气已侵入肌体,感到全身发冷,就用手掌使劲搓颈后发际200 下,出汗以预防感冒。
除此上述的中医疗法外,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扶助正气,减少疾病发生。
1、合理调整饮食:摄入充足的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其制品等优质蛋白质,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平日注意全面均衡饮食,增加人体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2、保证睡眠:不要过度劳累,避免熬夜,充足有质量的睡眠,可以保证充沛精力,维系身体免疫机能。
3、保持空气湿度:可以用空气加湿器,提高空气湿度,改善呼吸道水分的丢失情况,保护呼吸道黏膜,以提高呼吸道对病毒的抵抗力。
4、适当锻炼:天气变冷,人们渐渐地减少了户外活动,但是运动还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老年人而言,运动量不宜过大,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通讯员 孙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