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医保目录3月实施,不少乳腺癌内分泌药物可报销了!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3-02 16:11:07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下简称“新版医保目录”)已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次新版目录内药品总数为2800种。在调整中,有超过50种抗肿瘤药被纳入医保,涉及多款乳腺癌治疗药物。在经过医保报销后,江苏省的乳腺癌患者的经济负担将显著下降。

图源 视觉中国

2021年3月1日起,新版医保目录正式实施。本次医保目录调整中,癌症用药的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有超过50种抗肿瘤药被纳入医保,谈判成功的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其中内分泌治疗药物是此次调整的一个重点,乳腺癌方面,已纳入他莫昔芬、阿那曲唑、托瑞米芬、氟维司群等临床常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

新医保目录调整后,患者可以省下多少费用?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本使用内分泌药物治疗的患者,每月自付约5000元左右。目前国内外各大指南均推荐,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至少应坚持5年,对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在进入医保后,晚期乳腺癌患者不但可用到降价后的药物,还可享受乙类目录药品医保报销。按照通常进入医保乙类目录药品60%-80%的报销比例推算,患者每个月自费部分降到了数百元。与化疗相比,每月治疗花费约为化疗的三分之一,每人每年可减少医保支出约10万元。

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副院长殷咏梅教授表示,内分泌治疗花费减少之后,节省下来的钱患者可以用于负担昂贵的自费靶向药物或尝试其他新药,也可以用于更好的营养和康复支持,医生制定合适的内分泌治疗方案也不用过多为患者考虑经济因素。药物的可及性进一步提升,将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和生存机会。

图源 视觉中国

专家解读: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是“补充手段”,“对症”就得用

2020年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乳腺癌正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第一大癌症。乳腺癌的生存率有何进展?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的各种治疗方法中地位如何?在新版医保目录正式实施之际,在3月8日“女神节”即将到来之际,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副院长殷咏梅教授将和大家一起来聊聊乳腺癌这个“红颜杀手”。

图源 视觉中国

乳腺癌已不是传统认知中的“绝症”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发乳腺癌约42万例,并导致近12万人死亡。

尽管乳腺癌是“女性第一大癌症”,但它已不是人们传统认知中的“绝症”。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副院长殷咏梅教授介绍,目前乳腺癌五年生存率超过了90%,远高于肺癌、肝癌等传统癌症。究其原因,部分得益于患者们进行的日常筛查,让更多患者在乳腺癌早期就能够得到确诊,大幅提高生存率;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规范治疗的前提下,患者有望长期带瘤生存。未来乳腺癌将逐渐成为众多慢性病的一种。

图源 视觉中国

内分泌治疗,“对症”就得用

“乳腺癌总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在乳腺癌长期管理中,内分泌治疗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殷咏梅教授介绍,数据显示,在罹患乳腺癌的人群中,约65%为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晚期患者中此类患者也占有较多比例,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此类患者优先考虑内分泌治疗,使患者通过抑制或减少相关激素分泌、降低其水平而达到治疗目的。

殷咏梅教授解释,激素受体阳性,即可以从内分泌治疗获益,对这部分患者来说,内分泌治疗不是锦上添花的“补充”,而是必须得进行的治疗手段。与化疗等治疗方法相比,内分泌治疗温和,副作用小,不用住院,只要定期吃药和注射即可。国内外各大指南都推荐,内分泌治疗不仅仅可用于复发或转移性的乳腺癌,术后的乳腺癌患者使用内分泌治疗,也可以减少复发风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也有很多,一种耐药了还可以换药,或是联合靶向药物等。”殷咏梅教授表示,就像打牌一样,一种药物被癌症‘压’过了,我们还有很多机会打出比对手更大的“牌”。合适的内分泌用药方案选择,可以让患者获得远比化疗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

35岁-40岁,别忘记做乳腺癌筛查

殷咏梅教授也提醒,虽然临床上初诊就是中晚期的比例已经大幅下降,但仍有10%-15%初次确诊就发现有转移,大家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乳腺癌早期症状主要是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头内陷等等,大家要留心这些讯号,尤其是女性每月月经结束7-10天时,为乳房最松弛的阶段,可在这段时间内加强自检。但是触及肿块已非早期阶段,要更早发现乳腺癌,还需要定期进行早期筛查。

筛查手段最常用的有超声检查与钼靶检查。目前,乳腺检查的手段主要是超声和钼靶。钼靶也是一种X线,原理与胸片类似,其辐射剂量远低于普通CT。但中国年轻女性乳腺脂肪较少,腺体致密,X线难以穿透,所以40岁以下建议做乳腺超声检查。40岁及以上女性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联合钼靶检查,尤其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人群,筛查年龄应提前到35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