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甘肃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发现一处武周时期吐谷浑王族墓葬,这是吐谷浑墓葬考古研究的重要发现。墓主人是吐谷浑汗国末代统治者、唐封青海国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慕容诺曷钵的第三子喜王慕容智。
大周故慕容府君墓志
慕容家族从东北而来
《三燕寻踪》一书作者、学者张松对吐谷浑家族有很深的研究。他告诉记者,吐谷浑原本是一个人的名字,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姑苏慕容家的先辈。
据《晋书》,在辽东鲜卑慕容氏一族中,到了慕容涉归这一辈,势力已经很大了。慕容涉归的长子名吐谷浑,是庶出;次子慕容廆((音同“伟”)),嫡出。立嫡不立长,慕容涉归便立慕容廆为继承人,同时分给长子吐谷浑1700户,让他率部自立门户。
吐谷浑、慕容廆虽感情深厚,但有一次,双方的马匹互相撕咬了起来。
作为嫡子的慕容廆怒斥吐谷浑,说:我们已经分家了,为什么你就不能离得远一点呢。
吐谷浑说:这容易,我将到离你万里之外的地方。于是,吐谷浑就率部离开辽东。
不久慕容廆悔悟,派人追寻,吐谷浑应允返回,但马群不依,仍面西而去。吐谷浑认为此乃天意,毅然西去。慕容廆愧悔内疚,作《阿干之歌》(鲜卑语谓兄为阿干):
阿干西,我心悲,阿干欲归马不归,为我谓马何太苦,我阿干谓阿干西。阿干身苦寒,辞我土棘住白兰,我见落日不见阿干。嗟嗟,人生能有几阿干?
吐谷浑西去,是一次长达30年的长途旅程,先是落脚阴山,在那一带游牧了20余年。可是,拓跋鲜卑比他们更强大,吐谷浑不得已低头。公元312年,吐谷浑乘拓跋部再次发生动乱之机,率领族人又一次向西迁徙。这一次,他们到达甘肃临夏。5年后,吐谷浑离世。
慕容廆的子孙留在了辽东,分别创立了前燕、后燕等小国,兴盛一时。但后来便渐渐式微,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也就给了金庸先生一个很好的发挥余地,在《天龙八部》里虚构了一个武功非凡、一心想要恢复大燕的慕容复。
而吐谷浑的子孙也建立自己的小国。吐谷浑去世12年后,为了纪念他,他的孙子叶延,决定用他的名字作为王族姓氏,并立国号为“吐谷浑”,正式建立了国家政权。
这个小王国共有19代国王,历时350年。在17代吐谷浑王时,他们恢复了慕容姓氏。到第19代,吐谷浑被吐蕃吞并。当时,吐谷浑王族有的逃到甘肃,后被唐王朝安排到了宁夏居住。在那里,他们仍历代封王或可汗。798年,吐谷浑王族的慕容复(历史上真有其人,非金庸小说人物)受唐封为青海国王,袭可汗号。他死后,王族停袭,他是吐谷浑王族最后一个王。
吐谷浑国其实是灭于内奸之手
这次发现的大墓,墓主为慕容智,他的父亲为诺曷钵,是吐谷浑被吐蕃吞并前最后一个王。
诺曷钵年幼时,吐谷浑国就因大臣们争权夺利而爆发内乱,唐太宗李世民派侯君集率兵助其平叛,才得以平息。636年,诺曷钵遣使来谢,奉大唐为正朔。唐太宗封他为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又过三年,诺曷钵亲自到大唐求婚。李世民将一个宗族女封为弘化公主许配给他。
吐蕃国当时已对吐谷浑虎视眈眈,吐谷浑国的丞相宜王阴谋暗杀弘化公主,劫持诺曷钵归顺吐蕃。幸好消息泄露,大唐与吐谷浑国合力击破了这个阴谋。
650年,唐高宗又将宗室女金城县主嫁给诺曷钵的长子,没几年又将金明县主嫁给他的次子。这次发现的墓主慕容智为诺曷钵的第三个儿子,婚配何人,目前尚不知。
663年五月,吐蕃与吐谷浑交战,吐谷浑的大臣里又出了个内奸,将吐谷浑国内的情况泄密给了吐蕃,结果吐谷浑战败,诺曷钵夫妇率数千帐百姓弃国奔逃到大唐,高宗将他封为青海国王。
670年,大唐打算攻打吐蕃,将其打败后好送诺曷钵回归故土。不料这一仗竟然大败。最终,大唐将诺曷钵等人被安置在唐朝境内。
武则天时期,诺曷钵去世,他的长子次子先后继位为可汗,次子去世后,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排行第三的慕容智没有成为可汗。
据《唐朝穿越指南》作者森林鹿称,慕容智生前职号是“大周云麾将军守左玉钤卫大将军员外置喜王”。“云麾将军”是从三品上的武散官,“左玉钤卫(左领军卫)大将军”是正三品职事,低品就高职谓“守”,就是“某仪卫大队长”。后面的“员外置喜王”,等于是“没编制,临时特批一个‘喜王'给你享受王爵待遇”。
诺曷钵不是吐谷浑最后一个王。他的子孙慕容复才是。798年,慕容复成为青海国王,他死后,大唐对吐谷浑的封袭就断绝了。
逃离故土的吐谷浑人,其后世逐渐融入汉族或其他民族中去了,而留守故土的吐谷浑人,一直在故土流徙,大多生活在湟水和大通河流域,元朝时被称作西宁州土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资料:
《大同军与雁北社会》, 孙瑜,光明日报出版社 , 2018.01
《僰氐羌源流考》,应骥,云南大学出版社 , 2017.06
《唐宋民族史》,林超民,云南大学出版社,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