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能让柳公权为其写碑的“杨承和”,是个什么人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3-19 16:34:29

3月17日,位于西安市枣园北路一处工地挖出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写的石碑,墓主是从一品官员杨承和。杨承和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有些生疏,杨承和是谁?柳公权又为何给他写碑?

西安市枣园北路一处工地挖出的柳公权书写的石碑(局部)


杨承和是唐代著名宦官,曾深度参与宫廷政变。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双怀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唐中期之后,地方的兵归藩镇管辖,中央的禁军由宦官把持。无论中央与地方的实权,都不在皇帝手里。宦官专权,制造出不少政治风波。仅从皇帝本身来说,从穆宗直到唐亡时的八位皇帝中,竟有七位是由宦官扶植的傀儡皇帝。其中,唐宪宗、唐敬宗还是被宦官谋杀的。

杨承和便是活跃在敬宗、文宗时期的一个大宦官。他任职枢密使,掌管机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829年,裴度推荐李德裕担任宰相,眼看就成功了,没想到李宗闵抢先一步,通过驸马,结交了杨承和,以及皇宫女学士宋若宪(唐初诗人宋之问后人,姐妹五人因有才学,特召入宫任职,小妹宋若荀为李商隐初恋),在他们的活动下,被任职为同平章事,即宰相。

在拥立唐文宗这件事上,杨承和也出力不少。

这得从唐敬宗说起。敬宗李湛是一位非常顽劣的皇帝,他不关心政事,只知道踢球、格斗,动辄辱骂宦官和力士,结果,被击球将军苏佐明和宦官刘克明等人闯入内室暗杀。之后,刘克明等人伪造遗诏,立绛王李悟即位。

当时的宰相是裴度。他明知敬宗是遇害的,但苦于没有兵权,也只能承认敬宗的“遗诏”。但这时,刘克明走了一着昏棋,他打算撤换掉内侍省掌权的宦官,改用自己的亲信。

这消息一出来,担任枢密使的杨承和以及掌握兵权的宦官自然不乐意了,他们紧急商量对策,一定要除掉刘克明。可除掉他以后呢?谁来当皇帝?为了取得朝中大臣支持,左神策军护军中尉梁守谦找到裴度。梁守谦主张由敬宗的儿子即位,但裴度认为,敬宗遇害的时候才18岁,他儿子太小,不如立敬宗的弟弟江王李涵。这个主意有点超乎梁守谦的意料,他做不了主,回来又和杨承和等人商量,结果,大家都认为裴度说得对,决定拥立李涵。

于是,杨承和、梁守谦、王守澄与裴度等人共同迎接江王,又派左右神策军和六军飞龙兵合力,前往讨伐刘克明。最终,刘克明“投井死,出其尸戮之”。

李涵即位后,改名李昂,是为文宗。文宗能当上皇帝,宦官是出了力的,他自然感激,继续重用宦官,但同时,他又察觉到,杀害他祖父唐宪宗、兄长唐敬宗的宦官,仍然在他左右侍奉,这又让他很是不安。尤其是神策军中尉王守澄、枢密使杨承和等人,专权蛮横。文宗决心铲除宦官势力,夺回大权。为此他特意从下层官僚手中提拔了郑注和李训等人,又重用王守澄的对头、宦官仇士良。

在除掉刘克明这件事上,王守澄、杨素和因共同利益站在了一起,但政局稳定后,他们之间争权夺利的矛盾凸显了出来。起了冲突之后,被李训、郑注所利用,王守澄被秘密鸩杀,杨承和被贬西川战区监军,不久又因攀牵其他案件,被流放到现在的越南荣市,最终被下令自杀。

杨承和是835年自杀的,但第二年便恢复了名誉。这一年正月丁未,朝廷下旨:杨承和、韦元素、王践言、崔潭峻,顷遭诬陷,每用追伤,宜复官爵,听其归葬。

为什么第二年便恢复了名誉?因为杨承和死后三个月,发生了“甘露事变”。这年十一月,文宗想除恶务尽,诛杀大宦官仇士良。原定的计划是,在埋葬王守澄时,让所有宦官都去送葬,届时由郑注率兵将其一网打尽。但李训为了抢功,趁郑注前往凤翔搬兵时,又和文宗改了主意,指使人奏称金吾左仗庭的石榴树上出现甘露,这是吉兆啊,想诱使仇士良等宦官前往观看,再将其全部杀掉。结果仇士良到院门口发现其中有诈,急忙逃回朝堂,挟持文宗逃走,又率禁军,杀掉李训及朝臣1000余人。之后,文宗便被仇士良软禁,不出五年就抑郁而死。

为杨承和等宦官翻案,正是在甘露事变之后。这当然不会是文宗的本意了。而杨承和被恢复名誉的836年这一年,柳公权正在兵部郎中、翰林院学士任上,他又是大书法家,墓碑由他来写,再正常不过。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