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某视频播放平台付费讲解课程截图。图/豆瓣用户@余鹧鸪
每当母亲节时,“李商隐的《送母回乡》”就频频出现于各种文章和网友文案当中。
很多人为这首诗真切的情感所打动,选择它作为母亲节这天的文案
这首诗不仅入选了大量少年儿童诗词读本,甚至被冠以“小学必背”进入各种音视频课程加以贩售。
选有“李商隐《送母回乡》”一诗的《少年说诗词》,封面写着“课标配套”
“很明显是现代人写的
李商隐集子里没有这诗”
3月18日,网友余鹧鸪在豆瓣平台上上传了一组截图,配文“我服了”,并没有做太多说明。但余鹧鸪在与网友的讨论中表示,“这个很明显是现代人写的”,而且“李商隐的集子里没有这诗”。
网友“余鹧鸪”最初的豆瓣广播。
有媒体在查阅崇文书局本《李商隐全集》以及中华书局本《李商隐诗歌集解》均未发现收录该诗。而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著者余恕诚、刘学锴(曾任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长)考证,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共计594首,其中确定具体写作时间的有381首,无法归入具体年份的有213首。
此外,还有15首疑似李商隐诗作但欠缺充分证据的。但是,无论是已经确定的还是疑似的,均没有这首《送母回乡》。
那么
《送母回乡》是不是李商隐所作?
如果不是
又是何人所作呢?
网友“余鹧鸪”检索发现,早在2005年就有人把这诗安在李商隐名下。按2005年算起,这个错误竟然传播流布了16年,直到最近才被网友发现。
2005年《送母回乡》,一诗就被安在了李商隐头上
另一豆瓣网友杨成堉考证,指出该诗“作者是李玉臻,原诗题为《暴雨途中二十韵》,图中截取的是临近结尾的几句”“原诗在《寓真诗词选评》里有,《送母回乡》原本是另一首五言古诗的标题。”
豆瓣网友考证下,事情原委逐渐清晰
根据这一信息,余鹧鸪找到了署名为何西来的作者于2002年2月21日发表于《人民日报》的文章《豪华落尽见真淳——读寓真诗词》,事情的原委逐渐清晰。
这篇刊载于《人民日报》的评论,成为讹传的源头,具体如何发生已经不可追溯
资料显示,寓真,1942年生,本名李玉臻,山西武乡县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法律系,曾任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中国作家网《寓真诗词选评》目录中的《送母回乡》
在《豪华落尽见真淳——读寓真诗词》这篇评论文章中,作者认为雨是寓真诗歌中非常重要的意象,而李商隐也非常喜欢写雨。之后在流传当中则不知如何出现了讹误,而逐渐定型为李商隐所写的《送母回乡》。
小朋友当古诗背诵
学者编选失察
在搜索引擎输入“送母回乡”则自动联想“送母回乡 李商隐”,甚至被古诗文网收录。
古诗文网检索“母爱”,仅《送母回乡》一首“唐诗”。
在亲子、幼教、诗词国学等各类公众号上,不仅单纯署上了李商隐的大名,还煞有介事的增加了赏析、背景介绍,诸如“武宗会昌二年(842年),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不到一年,母亲去世,遵循管理,李商隐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三年……这首诗抒发了李商隐对逝母的怀念和懊悔”,愈发显得可信。
《送母回乡》
究竟是不是李商隐所作
其实查阅李商隐的诗集
就能核实清楚
包括《全唐诗》在内的古典诗词文全文检索系统几乎检索不到作为名词的“母爱”,唐诗中更是一个也没有
互联网的内容本身就是鱼龙混杂的
每个人在搜集知识时都需要具备
敢于质疑的意识和循证求本的思维
像上述豆瓣网友这样尊重学术严谨性
为了找到真实答案
而“较真”的人需要更多一点
毕竟学术知识来不得人云亦云
来源:网信江门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