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旅镇江篇:在梦溪琴社感受梅庵派古琴的“轻微淡远”
来源:紫牛新闻
2019-11-26 18:40:12

由扬子晚报与江苏省文旅厅非遗处协力打造的融媒体微纪录片《非遗之旅》上新“镇江篇”啦!不仅有首批国家非遗《白蛇传传说》,也有恒顺香醋、梅庵古琴。

镇江作为拥有3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和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地处黄金十字水道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点,风光旖旎、底蕴深厚、人文荟萃。镇江现有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镇江不但是《昭明文选》《梦溪笔谈》等巨著的诞生地,恒顺香醋、梅庵派古琴、白蛇传传说、云林花毽、剪纸艺术、丹阳面塑、孙氏太极拳、赵氏“秀”二胡制作技艺等更是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项目见证了镇江的历史发展变迁,是镇江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优秀代表,也是镇江文脉延续的重要力量。

白蛇传传说:巧妙地运用全国100多个非遗技艺来展现

2006年5月20日,白蛇传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西津渡的非遗保护中心领略了白蛇传传说的魅力,还见识了非遗技艺互相“盘活”的巧妙做法,即用全国各地的非遗技艺为载体来展现“白蛇传传说”。

记者在白蛇传传说文化展示厅看到,“白蛇传”经过近千年的传承发展,已经不仅是一个传说故事,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记者看到这里搜集了很多有关“白蛇传”的连环画、烟标、火花、商标还有醋标、邮票、年历画等等。另外,《白蛇传传说》是民间文学类项目,属于口述文学,又具有文化空间特性,所以在民间有很多对白蛇传演绎的戏剧和故事,包括婺剧、川剧、豫剧还有音乐剧,甚至木偶戏、皮影戏等等。

正因为白蛇传传说的故事性,镇江非遗保护中心做出了一个大胆创新——向全国各地的省级以上非遗技艺做了征集,请他们以“白蛇传传说”为故事内容,用自己非遗技艺来展现,于是就有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永林为“白蛇传”做的全景图,载体是扬州漆器;天津杨柳青年画也展现了“白蛇传”故事;上海嘉定竹刻,摘取了白蛇传传说的一个场景;丹阳的《白蛇传全景图》刻瓷作品精雕细刻,浓彩艳块,显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镇江扎染画缋的作品《西湖小雨》;国家级黄杨木雕的许仙,该作品是整个黄杨木,只有许仙手上的那把伞是可以拿下来;安徽芜湖铁画体现的“水漫金山”;漳州木偶展现白蛇传传说中的各个人物……据悉,这类作品有一百多件,大多数的藏品都有在这里展出。

梅庵派古琴:在梦溪琴社感受“轻微淡远”

镇江的琴文化与镇江的历史一样具有深厚的底蕴。古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以其轻微淡远的特点赢得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喜爱。梅庵派古琴,是近代汉族古琴流派中较晚成立的一支,因刘景韶先生传入镇江,此后在镇江继续发展,并于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来到梦溪琴社看到,古琴陈列展览、古琴发展历史介绍等,甚至刚好感受到了古琴演奏,梅庵派古琴老师正在指导学生练习新曲子。老师告诉记者,如今学古琴的人多了起来,大多以都市白领为主。

据悉,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晚年移居镇江并隐居于梦溪园,创作出了《梦溪笔谈》一书,其中关于古琴的研究就有14条。作为梅庵派古琴国家级传承人刘善教先生,不但完整地掌握了古琴梅庵派的琴学理论及演奏技法,而且继承了梅庵派的独特风格,琴风明洁温雅、沉静自在、生动缠绵,涉足古琴演奏、教学、研究、鉴赏以及古琴制作与修复等多个领域,有着浓郁的书卷气息和极强的感染力。刘善教先生在坚持梅庵派传统风格的同时,注意吸收江南其他流派之长,融会贯通,开拓了视野,丰富了技艺。其演奏传承曲目有梅庵派的代表作《长门怨》《平沙落雁》《捣衣》《搔首问天》及虞山派的《梅花三弄》《渔樵问答》,广陵派的《山居吟》,浙派的《思贤操》,川派的《流水》,九嶷派的《洞庭秋思》,打谱曲目《江月白》《空山忆故人》等三十余首。从六朝时期的戴颙到当代著名琴家刘景韶、刘善教先生,镇江历代琴人皆展现了中国古琴艺术的至高境界,成为镇江独特的文化记忆。

恒顺香醋酿制技艺:有40多道工序

在《中国医药大典》也早有定说:“醋产浙江杭绍二县为佳,是则以江苏镇江为最。”镇江香醋已然是江苏镇江传统的名产,酸而味鲜,香而微甜,不涩,存放越久,味道越醇,而且不会变质。用以拌冷盘,溜素菜,烹鱼肉,炖鸡鸭,可提味增香,去腥解腻,开胃生津,确为极佳的调味品,被国内外誉为“醋中上品”。

镇江香醋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独特精湛的酿造工艺,历经40多道工序,耗时70多天精制而成,再经6-12个月的储存期,然后才能包装出厂。

2006年5月20日,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看到,为了打造好醋文化这张名片,镇江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一座美的让你吃醋的城市”这样的标语。同时,兴建了一座中国镇江醋文化博物馆,记者看到,该馆由具有江南民居特色的群落建筑组成,分醋史厅、老作坊、陈列厅及体验厅,采用声、光、电等现代表现形式,向来宾和游客全面展示醋文化,这里诠释了镇江醋的工序流程,分解了醋的工作层序。

总策划:王健 冯秋红

统筹:殷小平

采访拍摄:孔小平

剪辑制作:赵雨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