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找小编来看热闹,说最近一部新上的电视剧开局就槽点满满,不吐不快。
好奇点开了第一集,观后感觉“艺术高于生活”这话没毛病,特别是顿生“艺术高于历史?!”的感叹。
剧集讲了啥,真的不重要,第一集就有大场面,演了皇帝老儿家塌房子了。
咋塌的?地震加雷劈搞塌滴。
灾情严重不?咱只说看到的镜头,皇子家房子和王爷家房子没大事儿,皇宫大部分建筑没大事儿,就皇帝他上朝用的大殿塌了。这倒霉的皇帝老儿是宋朝赵光义,倒霉的房子是宋朝的大庆殿。
看完这段,感觉心情五味陈杂,不可述说,还是让网友替我说出心声吧
感觉工部的头头案头好大一桌“杯具”,好奇之下,查了查历史地震目录,发现赵光义(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期间,并没有被列入《中国强震目录》的地震。
《中国强震目录》
跳开这地震事件真实性的讨论,咱要理解编剧对于剧情需要的执着,我们再把视线转回到地震现场。皇帝被埋压在倒塌了的宫殿废墟里面,估计埋藏得蛮深的,且身上有重物压迫动弹不得。
再看震毁的大庆殿全貌,殿宇的底层基本成坍缩状态,上面沉重的屋顶压落下大半,感觉挖掘救援工作应当要花费不少时间。
可镜头一转倒霉的皇帝老儿竟然气定神闲地发表安抚讲演了,而且还是在还架着脚手架的“危房”里面,可以说很魔幻了。
我国历史上,皇宫经地震损毁的案例虽然罕见,但不是没有。比如1679年河北三河、北京平谷8级地震便使得紫禁城多处损毁,康熙皇帝自己住进了地震棚(帐篷)。这剧集里面的赵光义就不怕再来一次地动,再塌一回房子?
震后房子还能用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如何确定震后的房子还能不能使用呢?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 影响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如何疏散和安置灾区群众。震后房屋安全性应急评估则是破坏性地震应急期间为避灾安置、灾后过渡安置等提供技术支撑的一项重要工作。
以九寨沟地震为例,地震应急期间开展了震后房屋安全性应急评估工作,评估工作先核查了受灾群众和基层政府灾害损失,再由基层干部和受灾群众带领评估小组,按照房屋破坏程度由重及轻的顺序逐户逐栋评估,实现对受损房屋的评估全覆盖。
同时, 学校和医院都是评估重点, 均由评估小组进行应急评估。
评估小组将根据地震对建筑造成的破坏程度评估当时建筑安全状况, 分别作出“可用”、“限用”和“禁用”结论。
震后重建期间,对受震建筑进行准确的震损鉴定可为安全、经济合理地进行房屋加固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重建期间,会在震后房屋安全性应急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开展震后安全性鉴定。
所以,赵官家,心可不能这么大呀,记得震后的屋子找住建部门评估一下安全与否,再进去开会吧。
参考文献:九寨沟地震震后房屋安全性应急评估与探讨 来源:震知卓见(ID:dizhen_sd)
来源:四川省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