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水湾国家湿地公园出发,感受新落成的长江五桥横跨江心洲的震撼;在滔滔江水和汽笛声中穿越南京长江大桥,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师生花8小时徒步31公里穿越南京城,再次用实际行动践行意志锻炼和团队精神。
3月26日上午10点半,扬子江公园迎来了第一批到达的学生。此时他们已经完成第一个阶段12公里路程的行走,在此处稍作休息。高一(11)班的蒋登科同学微微喘气,但精神状态饱满。他告诉记者:“目前状态不错,我比较期待行程中的第三段路线,因为可以步行穿过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感受长江沿岸的风光。”作为志愿者的蒋登科还要负责维持班级秩序等工作。“我肯定能坚持下去!”蒋登科同学说。
现场,一些同学还积极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背包,里面有一些水和食物。几位同学纷纷表示,“没准备太多东西,要轻装上阵。”
稍事休息,南师附中“大部队”又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行。从江北新区市民中心出发,路过长江文化公园,浦口码头,抵达桥北滨江生态公园。在最后一段路程中,同学们步行穿越长江大桥,来到刘伯承广场,从阅江楼出发,经过绣球公园、小桃园,最终回到学校。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纪委书记居艳介绍,“在本次步行路线的选择上,学校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组织策划了以绿水湾湿地公园为起点的31公里步行活动,既是对学生的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用脚步丈量祖国复兴的历程,走过的是历史,走向的是未来。”
居艳表示,在出发地,学生可以感受新建成的长江五桥横穿江心洲的震撼,近观珍稀鸟类繁衍生息、自由飞向蓝天。见百舸争流览千帆渡,乘时代东风观满眼春。带领学生步行南京长江大桥,体验祖国的快速腾飞,学生探寻浦口码头含蓄的辉煌,体悟老浦口火车站朱自清先生《背影》的深情,寻访渡口、聆听汽笛,触摸十朝古都的文化底蕴。在行走中,感受中国共产党引领下江北新区快速发展的脉搏,体悟桥滩公园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的融合。经绣球公园看花朵成簇,行阅江楼前赏碧波荡漾,领会刘伯承元帅同古城的缘分……历史与时代碰撞,青春同远行邂逅。新的征程,在附中人的脚下延伸。青春走在路上,少年志在四方。
“来了!来了!看到我家儿子了!”下午4点左右,家长们在校门口翘首以盼。看到孩子们加快了脚步,一些等不及的家长冲上前去,和孩子来了个大大的拥抱;还有一部分家长担任志愿者,在沿途的每个站点为同学们引路、派发水和食物等。荀女士也是其中一员,她非常支持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这次活动为长期坐在书桌前学习的孩子们提供了锻炼身体的机会,我们家长都非常支持,希望学校今后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走出校园、释放身心。”
据南京师大附中学工部徐欣老师介绍,本次活动由各班派出的学生代表共同完成制定活动方案、勘查路线、开展准备、组织实施、总结评价等各方面的工作,通过学生对活动的自主策划、自主实施和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创造能力。
记者了解到,南师附中“31公里步行者行动”已经坚持了20年。从最初的一个班级徒步51公里,到第二年全校开展步行活动,逐渐形成了目前以高一上学期“11公里步行者行动”到高一下学期“31公里步行者行动”共同组成的,将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春游等结合起来的德育课程。
通讯员 傅艺 实习生 刘梦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摄影/视频 李浩铭
校对 盛媛媛
